秸秆发酵变废为宝 江苏首创秸秆全量利用体系

13.11.2014  12:57

        新华网江苏11月11日电(魏薇)秋季禁止焚烧秸秆,如何生态、科学地处理秸秆?日前,记者在江苏省农科院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成果展示会上了解到,通过技术集成示范与工程运行,江苏首创了秸秆全量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与模式,创建了一条区域秸秆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秸秆变废为宝有妙招。

        在省农科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放眼望去,除了各色的试验田,便是一座座白色的温室棚。这其中,一座黄色的“草房子”格外引人注意,仔细一看,“草房子”大棚通体都是由方方正正的秸秆块堆砌而成,棚内种植着对湿度、温度都颇有要求的有机蔬菜。六合基地副主任李国锋介绍,这座“草房子”是采用了“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技术”搭建而成,只要把田里废弃的秸秆,利用“秸秆块成型装备”打捆压缩成规整、轻便的立方块,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沿着棚屋的框架一层层码砌,就可以搭建这样一座日光温室。

        令人称奇的是,由于秸秆这种“特殊材质”,“草房子”中的温度比普通砖墙温室高2至4度,湿度高10%,总体造价降低30%,但综合性能提升了20%。这样550平米的大棚,可以“消费”70亩地里60至80吨左右的秸秆量。并且,秸秆块墙体温室不固化土地资源,两年以后,随着秸秆的腐烂,大棚即被拆掉或移走,而腐烂的秸秆送到堆肥场可以做成有机肥料。以秸秆块建造日光温室,不仅大幅度节约温室建造成本和土地资源,也完美地实现了“秸秆还田”。目前,“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技术”已在江苏宿迁、淮安、阜宁推广使用。

        发酵床生态养猪,一亩地的秸秆即可“”成一只猪。在省农科院六合基地里,“拱沙子”成了猪舍内的猪仔们最爱玩的游戏。所谓的“沙子”其实是由秸秆、菌糠、稻壳等农业废弃物形成的约70厘米的发酵床,这些垫料被压缩在一起发酵,通过猪仔不停的翻拱,即使在冬天,发酵床表层也可以产生35到40摄氏度的热量,猪仔把肚皮贴在“沙子”上十分温暖。

        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长顾洪如介绍,1平米的发酵床可以消纳1头猪的粪尿,在碎屑灰尘的包裹之下,约一周时间,粪便即可在耗氧中发酵直至消失,创造性地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因此,猪舍内几乎没有异味。畜牧研究所规模养殖项目组组员李健则表示,每300平米的猪舍发酵床面积就可以消纳30亩的秸秆,在处理秸秆问题上将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一年之后,发酵床本身还能产生30%含水量的有机肥,把“猪圈”当肥料卖掉,一吨可达700元的售价。

        “制砖可砌墙,发酵做燃料,秸秆利用好,在哪都是宝。”李国锋表示,运用科学手段,推进区域秸秆全量利用工作,可以维护或平衡好农民、社会与政府的利益,亦有利于实现秸秆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高值化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