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宝光中弹后写字条通知同志转移 林心平被敌包围迅速烧毁机密材料

25.08.2015  16:36

  不肯出卖党组织被敌人连射三枪秦宝光临终写字条通知同志转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民国史专家王晓华 江南时报记者李爽 抗战8年,1300多名军人血洒常州 秦宝光 林心平

  根据不完全统计,常州8年抗战中,共有1300多位中国军人血洒常州抗日战场。他们中既有常州本地人,也有将热血洒在常州土地上的外乡人。无锡人秦宝光还有浙江人林心平就是这样的“抗战外乡人”。

  江南时报记者李爽

  1904年秦宝光出生于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亡,家中生活困苦,他断断续续读完中学。1921年,17岁的秦宝光在乡里的小学任教。他将家中的木头拿到学校做板凳,用青石板代办公桌,开始了他长达20余年的清贫教学生涯。他走门串户,动员贫苦子弟入学,为他们谋取半费以至免费上学读书的机会。缺少书本,秦宝光就自己动手编写,油印成册;没有黑板,就把墙刷上黑油漆代替黑板。

  1925年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宣传革命思想,秦宝光富有正义感的心扉被打开。此后,他一边教学,一边传播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秦宝光组织发起《新民学社》,研讨教育,宣传抗日。

  11月25日无锡沦陷,日军火烧无锡城。义愤填膺的秦宝光从此蓄起长须,发誓“国仇不报,胡须不理!”1938年下半年,秦宝光在陆区芦桥小学任教时,参加了抗日群众团体“协社”。1940年4月4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中共锡西总支书记。从此,他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4年初,“忠救军”锡西办事处到处打听秦宝光的下落,秦宝光处境十分危险,中共武南县委决定让他转移到武(进)南城里小学任教,必要时则秘密潜回锡西活动。然而,由于坏人告密,4月9日,驻雪堰桥的“忠救军”锡武宜办事处派特务连的排长乔文华率部偷袭,将秦宝光从城里小学拖出来,押至芦家桥荒坟,胁迫他承认是共产党、新四军,要他供出秘密党组织人员名单和活动情况。

  秦宝光临危不惧,大声痛斥敌人。敌人见无法从他口中挖出秘密,就连发三枪射向秦宝光,见他倒于血泊之中,敌人才扬长而去。敌人走后,秦宝光忍着剧痛,一步步向组织的方向爬去,沿途血迹斑斑,爬至界沟桥场时,他已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卧躺在草堆之中。

  凌晨村民拾粪时发现了躺在草堆中的秦宝光,立即找人急救。在生命垂危之际,秦宝光用尽全力写了一张条子,嘱咐家人转告其他同志立即转移隐蔽,写完后他因流血过多,医治无效,英勇牺牲了,时年40岁。

  被敌施酷刑并用冷水一次次泼醒

  林心平大喊中国人民绝不会屈服

  1919年10月林心平出生在浙江平阳北港水头街。1936年受组织委派,林心平参加了上海地下党工作,同年11月由上海地下党领导人李刚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处交通站与哥哥林怡一起担任中共南北交通的掩护工作。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溧阳中心县委根据中共苏南区党委指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月,金、溧、武、宣、丹五县联合政府成立,后改名为金坛抗日民主政府,林心平任县政府文教科长。1942年6月,林心平因产后发病,秘密转到江苏金坛县儒林镇就医,汉奸头子吴苏得到情报后,派特务连包围了中药铺,林心平赶紧烧毁了笔记本等机密材料,最终在子弹打尽后被捕。

  伪军头目吴苏多次审讯林心平,保证只要林心平的丈夫归顺,她就可以回去,结果反而被林心平大骂一顿。气急败坏、丧心病狂的吴苏将林心平交给日本鬼子。在押送的路上,吴苏派人脱光她的上衣牵着她游街,林心平的鲜血洒了一路。

  到目的地后,林心平被日寇抓着头发拖进军营,她的后脑勺上鲜血直流。日本鬼子对林心平用遍酷刑,她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多次昏死过去后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冷水泼醒,她忍着剧痛大骂:“强盗、汉奸、卑鄙、无耻,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屈服的”。

  林心平的英勇不屈,让日寇感到震惊,残忍地对她下了毒手。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官林小学操场上,日本人布了重兵,驱赶群众前来观看,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将林心平的四肢一一砍下来,然后丢进硫酸缸里,林心平英勇牺牲,此时的她年仅23岁!

  本组稿件特别鸣谢常州市党史工委、常州市档案局!

  专家点评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11月12日,淞沪战役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于落下帷幕。日军占领上海后,又沿京沪线(即沪宁铁路)南下,进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一路烧杀抢掠,攻城略地,常州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城,南京30万军民惨遭大屠杀。1938年3月下旬,在日军扶植下,以梁鸿志为首的伪中华民国政府成立。至此,国民党军在江南地区的抵抗基本上终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

  此时,华中大片国土沦陷。毛泽东指示新四军要挺进敌后,在平原水网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伏击日军一战胜利;1939年5月1日,新四军第1支队第6团在团长叶飞的率领下东进,与江南抗日义勇军会合,在常州、武进和无锡一带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吸引了大量日本兵力,与正面战场一起对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敌后战场以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发挥了独当一面的战略作用。两个战场合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江南时报记者李爽采访的正是这段抗日斗争历史。从而也证明了新四军在敌后的中流砥柱作用。而常州抗战史原本属于地方史的一部分。过去研究抗战,往往注重于大的战役和重要人物,忽略对地方抗战史的研究。

  而伟大的抗日战争恰恰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由于全民族各个地区对抗战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才能更科学更准确地表述抗战的意义。因此,此文传达出抗战的两个意义,一是全民族的抗战;二是新四军的中流砥柱作用。

  记者手记

  回望历史珍惜和平

  从常州火车站出来,坐车去常州市党史工委,一路上看到体育馆、保利大剧院等城市地标性建筑。70年过去了,当年抗战的痕迹在城市里一点也没有找到。

  当记者在常州市党史工委采访,翻查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11月底的一天傍晚,日军从常州贫儿院出来,往八角井走去,边走边开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住在八角井的居民邓玉琴及其丈夫抱着吃奶的儿子,躲在邻居家的阁楼上。小儿子吃奶时突然哭了起来,怕哭声被日军听到,阁楼上的人会遭殃,邓玉琴将孩子闷死在了自己的乳头上。

  看到这段文字,作为九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心不禁揪起来。孩子被自己闷死在怀里,作为母亲该有多悲伤?查阅资料图片,不少画面都惨不忍睹。8年抗战,多少人流血牺牲?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除了珍惜和平外,我们更应该清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