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秘密战线革命者吴克成的出生地

29.08.2019  14:42

图为东兴镇克成村。朱其摄

图为本报记者采访吴克成的儿媳郭爱珍。

历史:

吴克成,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战线工作。1948年10月12日,靖江解放前夕,吴克成到靖江城了解敌情,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不幸左臂中弹,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倒在黎明前的英雄,靖江县委、县政府将吴克成的出生地丰秋乡改名为克成乡,今为东兴镇克成村。

从公新公路一路向西,在靠近三圩港桥路的南侧寻得一座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距离纪念碑约200米、埭头第二户人家,便是吴克成的家。

英雄的家掩映在一片浓郁的树荫里。1924年,这里还只有三间冬天钻风、夏天漏雨的茅草屋。吴克成出生后在乡亲邻里的资助下,到封头坝小学读书,后考入无锡洛社乡村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克成回到靖江,在家乡办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我进门的时候他早牺牲了,婆婆吴陈英时常提起他,给我讲过不少他的故事。”吴克成的儿媳郭爱珍告诉记者。为尽可能不给家人带来危险,吴克成鲜少回家。吴克成夫妻俩有重要讯息需要交流时,就在左手手腕上扣一块蓝色的毛巾,若逢到冬天,就穿一件深蓝的棉袄,这便是一家人多年来沟通的暗号。1941年,吴陈英怀有身孕,敌人却突然找上家门,将好不容易回一次家的吴克成带走,认定他“知晓内情,逼他交出地下党名单”。

1948年,吴克成牺牲在已有些许凉意的10月。“吴克成过世时,他的儿子才7岁。”东兴镇克成村建国前老党员张连福对吴克成的事迹耳熟能详,他说,吴克成做秘密工作非常出色,国民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布下天罗地网要抓他。

1992年,原惠丰乡在克成村立下烈士纪念碑,之后每年清明节前夕,全乡中小学生都会来此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天,对我们而言,就是要兴村富民。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告慰先烈的最好方式。”克成村党总支书记李金洪说。

克成村原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经济发展一度滞后。近年来,随着沿江开放的持续推进,全村80%中青年到附近的长强钢铁、新扬子造船、中建钢构等大型企业务工,村里也落户了一批个体工商户。2018年度克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9万元,新型农保参保率超98%,实现整村全面脱贫。

如今在这里,公新公路穿村而过,村民们出门和城里人一样便捷。平日晚饭后,时髦的村妇们三五成群,到健身广场上跳广场舞、唱锡剧。乡间小道上,也都是散步、遛狗的老大爷、老奶奶,好不热闹。

克成村宜居的环境吸引了各地的种养殖能人。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养出了无公害的绒鳌蟹、草莓、水蜜桃等。每逢双休日,住在城里的年轻人拖家带口来到村里的农业基地钓鱼、烧烤、休憩,在美丽乡村里享受悠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