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园博会|盐城园:东方湿地之都

30.09.2018  12:21

9月28日,第十届省园艺博览会开幕。本届园博会依托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遵循自然肌理、顺势垒土理水,组团写意江南水乡、低丘山陵、沿海滩涂、里下河湿地四大省域特色地貌;长江、太湖、运河、古黄河、沿海滩涂五类文化板块,微缩江苏10万平方公里全景。从今天起,我们将带领您“逛遍”这13座城市园,了解她们背后的设计巧思以及园林文化的源远流长。

盐城,因东临大海,煮盐产盐而得名。在江苏13座城市中,它占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在土地资源日见稀缺的今天,每年从长江、黄河上游带来的泥沙经东海、黄海双向推托,沉积增加的滩涂就达3万亩以上。因此,盐城又被称为神奇的“息壤”。

走进盐城展园,主入口就是由盐的结晶体组成的小品,昭示着这座城市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其实,盐从海水里晒成时只能叫“囟”,只有经人力加工后才能称“盐”。这里需要交待的是,历史上淮盐产于盐城一带,所有的盐都必须经过运河转到长江,分输到各地,是刘邦侄儿刘濞主政吴地时开凿了通往盐场的河道,运河发源地的扬州包括后来运河入江处的仪征,正是得益于盐运的发达才有了盐商的汇聚,园林的兴盛。也可以说,盐城对于园林的贡献是根本性的,扬州的园林是靠盐包堆出来的,为圆乾隆对于北海白塔南“迁”的梦想,传说大盐商江春一夜之间用盐包堆起了白塔。

盐城,进入外界视野更多因为它是世界闻名的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之乡。一望无际的滩涂,接天连地的芦荡,不仅是先人渔猎耕种的家园,更是南来北往的候鸟繁衍生息的天堂。盐城作为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都有大批候鸟过境越冬,其中来区越冬的丹顶鹤达到上万只。早在1983年这里就设立了珍禽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来自东北的女孩徐秀娟,因外出寻找未归的幼鹤,献出了年仅23岁的青春,后来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但时隔10年,在家乡同样从事丹顶鹤保护工作的弟弟徐建峰身陷沼泽,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在,盐城展园就设立了鹤鸣广场。“鹤鸣”二字,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作为高雅圣洁而又敏感、孤傲的珍禽,曾被清高士人视为知音伴侣。宋代林遭隐居,种梅养鹤,终生未娶,人称“梅妻鹤子”,而像徐氏姐妹为护鹤献身,说明了人与动物的感情之深。

参观了鹤鸣广场,折向东北,就能踏上滩涂上的栈桥,欣赏到秋季海边的芦苇。别看芦苇临水而生,随处可见,它的全身芦叶、芦花、芦茎、芦根都可入药或做菜肴。扬州仪征的春季时蔬洲八样就包含“芦笋”,更关键的是芦苇通体具有通气组织,对于净化排污起到自然循环的作用,哪片水域芦苇多了,哪片水域水质就优良。当然,秋天后的芦苇满头白絮,低沉无声,更是智慧、成熟的象征。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思卡尔曾形象地描述:“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因为有思想和灵魂,要比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在盐城展园里游览,你或许得到的只是一个简约、朴素、辽阔的印象,但如果在与芦苇、与飞鸟的自然交流中,能悟出“万物共生”的道理,那才是最大的收获。再向东俯瞰清澄的湖面,它来自上游的下泄和雨水的积累,最终通江达海,构成畅通循环的体系。一万年前,这一片土地还是长江入海口,不远处的铜山山土中就曾出土过螺壳、贝类的化石。苍海桑田变迁,让我们离大海越来越远,但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只白鹭在此群聚栖息,白翅吉羽,闪烁的是盐的光泽,传塑的是海上仙岛的形象,所以两片湖被命名为“白鹭湖、云鹭湖”。丹顶鹤也罢,白鹭也罢,都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神性朋友,让我们彼此尊重,相互护呵,共同维护绿色、健康、友好的家园,在1800亩的园博园江湖湿地和一望无际的滨海湿地之间架起爱的栈桥。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