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周举行 科技使者进基层、忙送“餐”

25.05.2015  11:11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王琳琳、周畅、王珏玢、张文静) 5月16日至24日,“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举行,为期9天的“科普盛宴”中,科技使者们走出神秘的实验室、严肃的教学楼,走到农村、走进企业、深入社区,为广大公众送去一道道美味的“科普大餐”。

        2015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光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光学创新 照亮世界”为主题,特派10余名科技工作者来到上海的中小学校和社区,为公众讲述激光科学的魅力。

        为了让科普传播更加有趣、易懂,科技工作者们以诺贝尔奖中光学领域重大成就为主要科普内容,统一采用3分钟微视频和生动活泼的动画方式,制作了20集“追光逐梦”系列科普微视频,将“高冷”的光学诺贝尔奖“平民化”。3位青年科普使者还结合生动活泼的科普微视频,开设了“七彩之光”课堂,为观众们讲解光学知识及其背后的科学故事。

        在江苏省宝应县,科普讲师团在活动周期间下到乡镇机关、社区和农村,为青少年和城镇居民讲解应急避险、健康养生、水产养殖、卫生急救等方面知识。

        扬州市药管所宣讲教师管爱华说:“办到小区村头的科普讲座真正在老百姓身边搭起了课堂,讲座内容来自大家感兴趣的方面,不少居民带着笔记本来听,讲完了还围着老师提问,学知识、讲科学的氛围特别浓厚。

        江苏常州市民徐菊菊说,社区老年居民热心保健却常常不得法,不少被推销人员“忽悠”买了好几万元的保健品最后落得一身病,“我们特别需要这样正规专业的讲座,让老年人得到‘靠谱’的指导,不仅学到具体知识,还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

        在安徽,今年的科技活动周进一步下移科技活动重心,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进社区、特色医疗健康服务进社区活动等科技惠民服务。同时,通过组织专家赴金寨县开展食用菌技术培训及咨询活动等,突出行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搭建科技服务公众的社会大平台。科研机构、大学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送科技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让群众真正感受科技就在身边,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遥不可及。

        在甘肃省定西市,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已形成惯例。记者了解,定西市漳县在选派科技特派员工作上,坚持“自下而上、按需选派”的原则,根据漳县产业结构特点,尽量选派在粮、油、中药材以及特色养殖等方面具有优势项目和优质技术的人才成为科技特派员。同时,把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联村联户等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技多用”,保证了科技特派员选的准、选的实。

        记者采访感到,全国科技活动周已接近尾声,但“曲终人不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科技使者热心走入基层,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注入不可或缺的知识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