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借助科技发力精准扶贫 “高墟”碱米生态富民

31.10.2017  09:49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30日电(许哲 吕述谡)10月28日上午,“高墟”碱米扶贫开发项目现场会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产结合示范推广会在江苏省沭阳县的高墟镇举办。

  在当天的互动环节,高墟镇两名少先队员给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和省农科院研究员石志琦献上花环。吸人眼球的是,这些花环是他们用稻穗和月季编织而成。而献花的两名少先队员都是该镇的低收入农户子女。

  在省农科院扶贫项目的帮扶下,他们家种了5亩碱米并通过此项目顺利脱贫。“谢谢爷爷奶奶,种了你们品控的碱米,我们有钱买新衣服了。”颜小旭小朋友一脸纯真。

  “碱米都卖到12块8一斤,比普通的大米贵不少呢。”小旭的爸爸颜恒接过话茬。“今年天气好,庄稼也都长得不错,再有一个月又能丰收了。

  走进老颜家的稻田,只见稻穗低垂,金黄一片,在一旁的沟渠内,还有许多小鱼在嬉戏。“这些鱼都是纯野生的,是小鸟、野鸭的美食,还有,萤火虫、青蛙等多年未见的‘稻田朋友’也都回来了。”老颜说。去年,老颜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在自家的几亩地里试种碱米。“从买种子到种植,再到管理、销售都是镇里一条龙服务,我就出点力就行了。” 

  高墟镇位于沭阳县东北部,拥有4万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现有省定扶贫人口9400人。一直以来,高墟有生产稻米的传统。省农科院研究员石志琦认为:“原有的高墟大米种植传统低效,不足以富民强镇。”为了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她专程赶到高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瑞士SGS的检测显示,高墟镇的稻田土样PH值为7.9,汞等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限量,稻田灌溉水也呈弱碱性,PH值为7.6,而且不含任何重金属。石志琦表示,高墟镇境内的土壤是天然的海淤土,具备碱性米种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就想把高墟大米的品牌打出去。”高墟镇党委书记刘志义决定利用自身土壤和水质优势,打造“高墟碱性米”的有机大米品牌,作为脱贫的主要项目。    

  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高墟人开始试种“南粳9108”。“什么都不用烦,生物药都是省农科院的人定期来配施。”种植户周恒介绍,相比用常规化肥和农药,碱米一亩成本要增加120元左右,每亩地产量也要减少200斤左右。“米的品质高了,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钱。”据介绍,普通水稻是撒播,碱米是机插。在碱米种植前,就通过了权威出口认证单位严格的水、土和重金属检测,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内,以生物制剂为核心,运用了“超日标”品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专家参与,使大米中农残和重金属留量实现或超过出口日本的标准,同时提升大米的口感、营养和产量,达到安全好吃高产的目的。测产显示,今年,“高墟”碱米基地的亩均产量达1100斤。

  刘志义算了一笔账,老百姓种植普通水稻,按1300斤的亩产计算,每亩地能收入2600元左右,种植碱米的话,按亩产1000斤计算,就有近9000元的毛收入,“碱米销量一直很‘俏’,到下半年基本就买不到了。

  碱米销售的火爆场面,让多年来一直“埋头拉车”的贫困户们明白,要想获取更大利润,还要“抬头看路”,研究市场。经过村干部多次组织种植户算账,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借助科技,向市场要效益。

  “经过推广,镇里9000多位低收入人口中,有1/3都试种了碱米。”刘志义说,目前全镇已经种植碱米5000多亩。“去年我们种了2000多亩碱米,早都卖光了,销售额近1600余万元。

  碱米产业富农惠民,也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转变,促进乡村复苏并走向复兴,进而推动乡村文明的重塑。在该镇的米市一条街上,投资千万元的稻米加工企业就有12家之多,带动产销从业人员2000余人。全镇新上15条全自动色选、抛光、包装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生产的品牌大米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大中城市。 

  “镇里扶持创业,有各种优惠政策。”孙兆波说,他的米厂生意很不错,年收入近二百万元。“在家创业,能照顾老小,陪伴家人。”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到厂里了解情况,再去街上里转转,基本就没事了。陪孩子玩耍,偶尔烧几个菜给爸妈尝尝,一家人工作生活都在一起,他感到其乐融融。 

  因为碱米开启新的生活,留乡、返乡的年轻人更多了,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他们领着农民过“城里的生活”,给高墟传统的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