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苏州产学研合作一年经济效益超220亿

22.10.2014  16:46

  一个是我国科研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学术机构,一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科学院与苏州市,于1998年11月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院市合作序幕;2011年9月,双方签署了《深化院市合作备忘录》;前天,双方又签署 《深化院市合作备忘录》,院市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在院市双方努力下,中科院纳米所和医工所相继落户苏州,中科院苏州育成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成立,近百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苏州产业化,200多家苏州企业与50多个研究所(院)、公司开展了科技合作,2013年院市合作促进苏州企业新增销售超90亿元,当年院市合作实现经济效益220亿元以上。双方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双赢效果日益体现,也为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纳米所、医工所 承担科技项目超300项

  一直以来,苏州始终把与中科院的合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中科院也把苏州市作为院地合作的重点地区。

  位于高新区的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目前正在对历时两年自主研发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样机的最后测试,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被欧美垄断的技术壁垒。一旦成果转化上市,产品售价将比进口仪器便宜一半以上。

  在中科院与苏州的院市合作成果中,“两所一院”具有重要地位。“两所”是指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一院”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苏州纳米所填补了苏州国家级应用型研究机构的空白。目前,依托苏州纳米所建设的微纳加工平台已在全国拥有200多家客户;国内第一条市场化运作的、全开放服务的MEMS中试平台正在抓紧筹建;中科院、江苏省和园区正论证建设国家在纳米领域的首个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苏州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医疗仪器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定位于“面向我国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两所”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超300项,经费超过3亿元。中科大苏州研究生院已为我市培养研究生以上人才超过千人,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中科院五分之一科研院所

  在苏设创新载体

  除“两所一院”外,近年来,中科院与苏州的合作还建设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载体。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科院电子所分所、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山)高新技术孵化和转移基地等相继落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科院所属的100多家科研院所中,有五分之一在苏州建立了创新载体,为我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分中心在苏州市自主创新广场。苏州育成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中科院在苏州“共建研究所——院级育成中心——所级转化机构”三个层级的整体布局,推动院地合作从以往的技术和项目层面的合作上升为创新能力的转移转化,从单项、短期合作上升为系统、全面的战略合作。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3年,苏州育成中心服务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28.3亿元,利税约251.6亿元,2013年新增销售收入93.6亿元。

  经育成中心牵线,中科院地理所苏州数字地理研究院落户苏州科技城,旨在打造我国遥感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致力于推动纳米技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此外,苏州企业还与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合作创办了江苏省(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市先进纳米电子封装材料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警用地理信息技术(智慧公安)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独立研发机构。据统计,目前中科院所属的科研院所已在苏州建立了近20家创新平台。

  近百项重大科技成果

  在苏转移转化

  大锻件是重大工程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很多大锻件依赖进口。位于常熟的江苏苏南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锻件,打破了国际垄断,部分产品实现产业化。目前,双方合作的高品质宽厚板制备与产业化项目,项目经费3亿元,将在未来的五年内达到年生产和销售10万吨特种宽厚钢板的能力。

  近年来,在院市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如,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飞翔化工共建苏州飞翔新材料研究院暨飞翔集团——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发基地,过去三年中双方共同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的产业化应用,签订技术合同金额达到7000余万元,2013年,江浙地区技术转移收入合同额3503万元、到款额2430万元;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与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YBCO涂层超导体中的立方织构种子层的生长机理研究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实现利税47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中科院系统成套技术转移到苏州超过120项,其中重大成套技术转移转化39项。

  此外,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是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依托中科院的科研力量,已形成红外、光电、超声等七大系列传感器产品,成为国内知名的传感产业基地。目前已有近百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苏州成功实施了转移转化。

  我市领军人才 近四分之一“出身”中科院

  中科院是我国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研究尖端人才集聚的中心,通过院市合作,我市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市获得国家、省等各级人才计划支持的领军人才中,近四分之一来自中科院系统或曾在中科院工作学习。

  随着我市各级各类人才计划的深入实施,近百名在中科院毕业或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来苏领办企业并获得区级以上人才称号。如李灿院士的汽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剂产业化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团队组第二名; 苏州纳米所张耀辉研究员课题组与记忆科技合作投入5000万元由苏州纳米所负责组建研发团队,从事固态存储控制器研发,目前第一代驱动芯片已经成功流片将进入量产阶段,新一代控制器也在研发阶段; 中科院计算所张福新团队获江苏省创新团队。大批中科院系统的人才项目在苏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领军”人才的出色作用。

  同时,苏州市企业院士工作站正积极建设、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包括来自中科院研究所在内的5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3家苏州市级院士工作站在研项目近百项,引进院士64名。

  一流的研发平台为院士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也为院士来苏转化科技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合作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

  市科技局局长黄戟说,目前,我市转型升级的压力非常大,企业对创新的需求也非常旺盛,苏州与中科院的合作正进入新的阶段,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我市的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城市。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