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灾减灾,我们在行动

13.05.2015  11:23

 

居民现场学习使用多功能手电筒。严云秋摄

 

 

滨江新区办事处晨阳社区居民应急疏散演练。 刘亮摄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连日来,我市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不少社区、学校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应急逃生演练,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19个防空警报器昨鸣响

 

昨天上午10:00,市人防办工作人员在防空防灾集中控制室按下按钮,顿时,分布在城乡的19个防空防灾警报器响起。先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的预先警报,接着是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的空袭警报,然后是连续鸣3分钟的解除警报。10:30,警报试鸣结束。

 

市人防办通信科工作人员介绍,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10月29日人防法颁布日,我市都要进行防空警报试鸣。2009年5月12日,我市曾在第一个“防灾减灾日”试鸣防空防灾警报,去年和前年,我市也在5月12日鸣放防空防灾警报。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先后在建设大厦、国际大酒店、新天地·滨江花园、江澄苑、新江海小区等处设置了防空警报器。近日,市人防办在生祠疏散区域(生祠镇文化站附近)增加了1台警报器,进一步扩大防空防灾警报器试鸣范围,全市防空防灾警报器增至19个。通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提高市民分辨警报信号和应急避险能力。

 

地震应急演练进社区

 

昨天上午9:20,滨江新区晨阳社区内突然响起急促的警报声。原来,晨阳社区居委接上级通报,邻近我市某地发生5.8级地震,社区内部分房屋受损,少数人员受伤。市人防办、民政局、滨江新区办事处接到灾情通报后,迅速启动社区防空防灾应急疏散预案,成立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指挥部,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疏散隐蔽。正在社区三楼会议室活动的40余名社区居民,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赶紧低下头弯下腰,双手护住头部蹲下,并寻找安全位置就地避震。

 

待收到紧急撤离信号之后,40多名居民迅速地进行疏散,冷静有序地快步下楼,来到社区广场空旷地带。从防震警报响起到居民全部集合到“避险场所”,用时不到5分钟。

 

这是晨阳社区组织开展的防空防灾疏散演练的一个场景。演练结束后,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发放《防灾减灾我能行》《社区居民防灾避险常识100条》宣传手册。翻开手册,防火灭火、安全用电和气象灾害地震灾害防护、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家庭应急技能,通过一段段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呈现出来,让居民易于掌握。

 

市民政局社救科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各个社区、学校、机关单位都会不定期开展地震防灾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学生等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自救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

 

昨天,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滨江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

 

在滨江学校第四报告厅,市红会应急救护培训老师现场向学生们传授遇到溺水、踩踏等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知识,现场演练了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溺水抢救、踩踏事件自救等应急救护知识和救护操作方法。培训结束后,滨江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逃生演练、参加全国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晓敏介绍,溺水、踩踏都是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学习一些应急救护知识,可以尽量避免自身受到伤害。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练,学生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救护知识,相信能够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紧急伤害。

 

市民现场体验使用应急包

 

手摇式报警收音机应急手电筒,具有报警、收音、照明、发出求救信号和手机充电等多项功能,只要打开手柄,匀速摇动三分钟,就可以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防火逃生毯可用于火灾逃生时,对身体进行防护。发生火灾时,居民可以双手握住两根黑色拉带披在身上”“遇到有害气体、灰尘、烟雾等,可戴上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口罩,口罩要紧贴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昨天下午,市人防办联合靖城街道公园弄社区在钟楼广场举办“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居民如何使用民防应急包,吸引了不少居民观看。

 

公园弄社区居民范福林在人防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操作多功能应急手电筒。当按下手电筒上的报警键后,手电筒立即发出“呜呜”的警报声。“锤子、斧子、钳子、刀、扳手都融进一个工具里,能给遇险的受困人员逃生、自救提供帮助,真的很不错。”71岁的刘满奇也禁不住好奇,现场向人防办工作人员学习多功能锤形组合工具的使用方法。接着,现场又有6位市民也来体验如何使用应急包,大家很快都学会了。

 

记者看到,民防应急包内配备了十几件救生基本器材。包括火灾逃生面具、灭火毯、应急逃生绳、手摇式报警收音机应急手电筒、多功能口哨、多功能锤型组合工具、防滑手套、防颗粒物口罩、防风打火机、防风蜡烛等。应急包内还单独配备了急救包,里面装有医用纱布、创口贴、脱脂棉、胶带、棉签、绷带、风油精、清凉油等。人防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不少社区都配备了民防应急包,当发生意外灾害时,民防应急包内的工具能帮助居民逃生,增加生命安全保障。

 

家庭火灾

 

大多源于疏于防范

 

昨天记者从市消防大队了解到,我市一些日常发生的火灾,居民火灾占全市火灾的四成以上。

 

电线起火、电器着火等情况引发的火灾,在平时的家庭火灾中十分常见。”市消防大队工作人员介绍,从平时接处警的情况来看,最常见的家庭火灾隐患有四种:家庭电器线路由于装修和不断增加电器设备等原因造成混乱和不规范,形成潜在隐患;电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与所用的功率不符,造成长期超载,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家庭使用的液化气、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使用不当或泄漏而引发火灾或爆炸;炊事用火不慎、吸烟不慎、取暖不慎等因生活用火不慎而引起家庭火灾。

 

近日,位于我市城南办事处的一家饭店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20多平方米。消防人员调查后发现,起火原因就是店门广告招牌内的电线老化,而导致大火蔓延至店内。记者了解到,从4月1日至今,我市已经发生7起带电设备引发的家庭火灾。消防人员介绍,电线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老化现象,市民最好每隔几年对线路进行检查,尽量不要私拉乱接线路。

 

多层和高层建筑

 

哪个抗震性能更好?

 

房屋抗震安全系列宣传会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要开展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不同类型房屋的层数和高度有何限制,才能达到抗震要求?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哪个抗震性能更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市住建局在《靖江日报》开设“房屋抗震安全知识系列宣传”专栏,分期介绍有关房屋抗震安全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抗震的意识。

 

现在,房屋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房屋安全方面的知识,市住建局开展此次系列宣传。据了解,开展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业主房屋质量安全。就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而言,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抗震设计有不同的规定。不管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均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系列宣传还将向您介绍家庭装修时在墙上开洞、装修时损害主要受力构件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等内容,您可以关注近几天的《靖江日报》,了解更多有关房屋安全知识。

 

链 接

 

家庭应急三步法:

 

第一步 制订家庭应急计划:

 

1.了解住所周围疏散线路。

 

2.熟悉水、电、气总阀的位置和关闭程序。

 

3.紧急情况下,优先考虑老弱病孕等人的特殊需求。

 

4.了解应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基本常识和急救常识。

 

5.每人备一张信息联络卡。记录好本人姓名、住址、家庭其他成员的电话、血型、既往病史等信息。

 

第二步 核对家庭安全事项:

 

1.储存家庭应急物品并准备家庭应急包。

 

2.针对不同灾难和事件,确定家庭中的避难点或“安全房间”。

 

3.每半年给孩子们讲述一次安全知识,以免他们忘记。

 

4.让家人都知道电源总开关位置,并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总电源。

 

5.家中勿堆积易燃物品。

 

6.灯具须悬挂安全,并远离窗帘、衣物等易燃物品。

 

7.检查家中电线有无老化、裸露甚至断裂等现象。

 

8.勿将盛水的花瓶、水杯等容器放置在家用电器上。

 

9.排查家中其他的安全盲点。

 

第三步 准备家庭应急储备箱:

 

每个家庭都应准备一些必需的应急物品以备不测之灾。家庭可按照下列清单储备应急箱内的日常用品。

 

1.食品和饮用水:至少供每人用3天。

 

2.应急工具: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及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等。

 

3.卫生物品及衣物。

 

4.医药包:家中或车内常备一个医药包,并保证家中成员清楚医药包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5.特殊物品:包括婴儿或病人的特殊用品,遗嘱、保险单、合同,身份证复印件,社保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