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开考在即 警惕12种高考诈骗方式

27.05.2015  21:33
2015年高考在即,骗子们借此时期假借高招之名出手行骗,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行骗者花样不断翻新。警方总结了12种高考诈骗作案手段,提醒广大家长及考生注意防范。 考前阶段------犯罪嫌疑人拟提供试题及答案、传递答案或者“帮助免试入校”等方式实施诈骗。 录取阶段-------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有的还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落榜阶段------在录取结束后,犯罪嫌疑人会假称考生落榜后会想不开而去跳楼或者自杀,利用考生家人的恐慌心理进而实施封建迷信类诈骗。这十二种诈骗方式具体包括: 1、冒充高校招办人员: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2、利用网络诈骗: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聘。 3、混淆文凭教育形式: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校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 4、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5、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进行诈骗: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考生考取重点院校。 6、以“自主招生”名义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数万元即可录取。 7、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用。 8、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不法分子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9、以租高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不法分子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 10、利用前些年少数独立学院违规招生行骗:前些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受到了查处。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四处行骗,向家长收取高额好处费、信息费。 11、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结束后,高校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补录). 12、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高校招生期间,不法分子针对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各省、市、自治区招办是唯一高招主管和组织单位,您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交钱择校”或“托人入校”,提高警惕,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