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歌剧《秋子》昨复排公演

13.12.2014  00:11

  拒绝脸谱化,用理性反思战争

  图为演出现场。余萍摄

  

  新华报业网讯 昨晚,由南京艺术学院复排主创的大型歌剧《秋子》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上演,1300多座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肃穆。

  《秋子》本是70年前的一部老歌剧,被誉为中国歌剧“肇始之作”。三个月前,南京艺术学院启动复排这部歌剧,为了成功复排这部经典之作,南京艺术学院举全院之力,三四百人的主创演职团队夜以继日进行排练。此次公演是其首次复排,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重点剧目。

  此次复排的《秋子》,地点转到了南京东水关旁金陵大旅社,以契合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主题,舞台背景是残败的城墙,隐约可见秦淮河、玄武湖的波光。导演钱态告诉记者,“本次复排序曲由居其宏重新写词,其余基本保留了原剧本的唱词和情节。当年的剧本虽然有点单薄,但具有原汁原味的时代气息,因而我们充分尊重了原著精髓,基本未作改动。

  编曲崔新告诉记者,此次复排只找到了原来残缺不全的简谱本,许多章节都遗失了,“我们在整理大量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并重新编曲,力求充分表达和平与人性主题。”来自省级机关的华阳带全家来看《秋子》,他激动地说,“歌剧是传统西方艺术,但我们听《秋子》,丝毫没有隔膜感,很多歌曲荡气回肠,令人震撼并深切反思那场可怕的战争。

  “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尊重人性、捍卫人类尊严”,《秋子》的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一直备受推崇,它没有采取脸谱化和全盘丑化日本人的做法,而是选择从一对日本新婚夫妇深受战争苦难的悲剧性角度切入,用他们的悲惨经历控诉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行。70年前,《秋子》的创作者们正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能够如此理性、深入地反思战争实属难能可贵。如今,复排这部歌剧,仍然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重庆歌剧院院长刘光宇观看了《秋子》,他告诉记者,“这部歌剧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观照,对内对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复排的《秋子》已接到邀请,明年参加英国爱丁堡音乐节,还将进一步充实人物和情节,作为明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点作品。制作人周建明说,“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我们选择在‘国家公祭日’前夕上演这样一部作品,既是为了强化人们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也是为了宣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时代主题。”本报记者贾梦雨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