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10名重残儿童有了“私人老师”

30.10.2014  10:00

 

 

 

市特校老师陪特殊儿童玩积木。 严云秋摄

 

我市有一批特殊儿童,他们因为智障等原因而无法读书。从昨天起,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老师对一些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解决特殊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10名残障儿童难圆上学梦

 

昨天上午9:00,家住城区园丁公寓的小浩十分开心,市特校的四名老师带着辅导教材、故事书、图画书和玩具来看他。见到以前教过他的唐丽萍老师,小浩十分兴奋,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在家里蹦蹦跳跳。

 

小浩今年16岁,出生一个多月时,因发烧昏迷导致脑部积水,成了一名智障儿。此前,小浩上过几年学,但由于时常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听课,且需要定时服药,无法正常到学校上课。无奈之下,今年,父母让他放弃学业待在家中。父母上班时,小浩只能被锁在家中,这让他感到十分孤独,话也变得越来越少。

 

市教育局、市残联和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筛查发现,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有16名,特殊教育学校与这些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鼓励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尝试接受教育。但由于多种原因,只有6名残疾儿童进入特校上课或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有10名残疾儿童因为无自理能力等,无法进入课堂学习。

 

实施“私人订制”教育计划

 

小润,老师来看你了。这里有小火车、积木,你喜欢吗?”昨天上午,在城区科技小区,市特校两名老师严雯、卢婷坐在板凳上和残疾儿童小润玩起了游戏。看到这一幕,小润的妈妈弓林田眼睛有些湿润。小润今年11岁,是一名智障儿童,生活不能自理。

 

平时都是我一个人在坚持,这下好了,终于有老师来教小润,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弓林田激动地告诉记者,平时,她总是到亲戚朋友家找一些旧的儿童书籍,自己回来一点一点地教小润,她十分希望小润能体验校园生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于是,她总是在家模仿课堂的情景,给小润上课,但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严雯、卢婷了解小润的情况后告诉弓林田,她们将为小润制订个性化教育康复计划,并建立学习档案。首先,她们先从“关爱”开始,让孩子和弓林田掌握更多的康复教育技能和方法,让小润从最基本的做起。送教老师还将有针对性地不断更新特教知识,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学习常用称谓等,同时,根据小润的兴趣爱好,为他补上音乐等课程。

 

每个月不低于两次上门送教

 

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常务副主任曹青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将10名无法进入课堂学习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纳入“送教上门”服务范围,将组织教师定期上门开展教育和关爱活动。

 

曹青说,“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包括: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康复教育能力的6至16周岁重度智障和听障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需要学校进行特殊教育指导的服务对象等。“送教上门”内容包括送温暖、送安全、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等。在“送教上门”活动中,市特校指定送教老师每个月不低于两次上门送教,让残疾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能早日进入校园、融入集体。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扩大送教上门范围,让每一个有需要的残疾儿童能在家中圆上学梦,力求不让一个残疾儿童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