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常州离婚人数再增 38155对结婚9933对离婚

21.01.2015  11:53

      2014年江苏婚姻登记数据近日新鲜出炉:2014年全省有近83万对新人结婚,17.88万对夫妻离婚。在我市,2014年有38155对新人登记结婚,9933对夫妻离婚,“结离比”(结婚数与离婚数之比)仅3.84:1。如果用它来衡量家庭的幸福程度,这一数据,让常州成为江苏地区婚姻幸福度倒数第四的城市。

      日前,常州晚报记者走访了市民政局和市区几家婚姻登记中心,调查了解常州的“婚姻幸福指数”情况。

      离婚率居高不下:这边不到4对夫妻结婚,那边就有1对离婚

      本以为下午到婚姻登记处采访能稍微空点,没想到,一进钟楼区婚姻登记处,记者就看到有两对夫妻在等着办理离婚,看样子,都还挺年轻。正要开口跟登记人员说话的功夫,和记者坐电梯一同上楼的另一对小年轻,也前后脚推开了离婚登记处的门。“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都带齐了,帮我们办吧。”

      结婚都得赶早上,这离婚,可不分时候。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2014年我市离婚登记人数再度上升,为9933对;结婚登记人数为38155对,这个数字比2013年略有下降。结婚、离婚数之比创近3年来最低,仅3.84:1,意味着平均每4对不到夫妻结婚的同时,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从数据来看,离婚的数字每年都在上升。”在天宁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登记的工作人员王露清楚记得,截止到去年年底的离婚数据,比上一年又多了。“多了40对,相当于半个月的工作量。”王露说,近几年,离婚数据一直居高不下,光他们区,每年来登记离婚的夫妻就有1000多对。

      钟楼区离婚登记处的小张是2013年1月4日到岗工作的,她记得,那天大厅里挤满了来领证结婚的人,领导本来是要抽她去帮着办结婚证的,但她也走不开。“结婚的多,离婚的也不少啊。”最夸张的一次,她在两个小时里为9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有时候,还有夫妻一早就到了登记处,等着开门办离婚。

      “房子”和“孩子”这两大因素也主导了离婚率攀升。“但是,明显能看出来是应对政策而提出‘假’离婚诉求,我们也无法阻止,因为,婚姻法有明确规定,只要手续文件齐全,结婚离婚是自由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登记员说。

      闪婚闪离太任性:上午刚领完结婚证,下午就忙着要分手

      今年50岁的陈丽娟是一位老民政工作者了,在钟楼做了几十年的登记工作,她看多了夫妻的分分合合,但说起近几年来办离婚的人,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办离婚,70、80后比较多,90后刚进入‘结婚季’,但也有来办离婚的。结离反复的、重组家庭离婚的也不少。”陈丽娟记得,她2008年办离婚的时候,一天顶多两三对夫妻,而且中年人居多,“哪像现在这么多,平均一天十来对。”元旦第一天上班,钟楼区婚姻登记处就办理了6对离婚,其中80后的占了一半;常州晚报记者采访当天离婚的5对中,80后也有3对。“以前离婚的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孩子考虑得也多。现在,有的女方怀着孕也来离,喏,前两天上午还有一对小夫妻,直接抱着孩子来办离婚的,孩子还没断奶。虽然婚姻法有相关规定,但女方要求,我们也只能办理。”

      天宁区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狄玲玲办理离婚登记已经有好多年了,她说,“闪婚”“闪离”现象主要集中在80、90后年轻夫妻身上。“现在这些离婚的小年轻,过了一两年来离的已经算不错的了,有的刚领证几天,因为意见不合,就来办离婚了,太任性。”

      去年5月20日,一对小年轻上午刚在结婚登记处领完结婚证,下午就到了离婚登记处,“因为彩礼、婚宴等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谈拢,双方就来了,态度还坚决得很,要不是婚姻法规定领证当天不能离,那天肯定就分道扬镳了。”登记员小张说起这事儿,还记忆犹新,“还有印象深的,是同一个男人反复几次来办结婚、离婚,和不同的女人。”

      婚姻家庭咨询室:只有三成要离婚的夫妻,会选择前来“缓冲”

      与离婚登记处一墙之隔的婚姻家庭咨询室里,80后小夫妻周清(化名)和陈啸(化名)正在冷战。

      因为男方外遇被女方发现,小夫妻的生活走到了离婚边缘。但俩人彼此还有感情,女儿又还小,想试着挽回。

      过了几分钟,男方终于打破了沉默。“说实话,我对她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也不会愿意走进这里,但她现在心里的想法,我真的捉摸不透。”

      坐在对面听着小夫妻讲述的婚姻家庭咨询师戴慧芳,近年来为不少要离婚的夫妻进行了调解。“当然,离婚是自由的,但是,离婚就一定好吗?”戴慧芳说,离与不离,要把问题的根本解决才是,但是现在年轻人不会这么想,往往是好的时候天天腻在一起,不好了“离婚”就轻易出口。“一有问题就想着靠离婚解决,那碰到下一个对象,磨合不到一起了,是不是再离?”

      钟楼的婚姻家庭咨询室是2012年11月正式入驻的,负责人顾小清算了算,平均一年下来,钟楼区1000多对离婚的夫妻中,走进“缓冲室”的只有300来对。“其中50%能劝回去,但是并不保证他们之后不会再萌生离婚的想法。”顾小清说,来了这儿哭哭啼啼的十有八九能劝回去,过于冷静的就难说了。

      有的区没设立“缓冲室”,登记员会也会劝双方慎重考虑,“但是现在很多来的夫妻态度都很坚决,我们要多问两句,还嫌啰嗦,觉得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一位登记员告诉记者。

      婚前风险的评估:公益讲座场地都布置好了,来的人却是寥寥

      “冲动、赌博、家暴、外遇等是离婚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因父母掺和导致离婚的也不少。”天宁的婚姻登记员王露说,曾经有一对夫妻,离婚时双方亲友都到场了,等钢印敲完,尘埃落定,直接在登记处开始掐架,互相数落对方家庭,话说得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顾小清觉得,提前给年轻人做婚前风险预估是很有必要的。他们曾经办过好几次公益讲座,场地布置好了,礼品准备好了,但偌大的会场来的小夫妻寥寥。“一次是7对,一次是6对,还是靠社区帮忙组织才来了人,说到底,现在的年轻人并不重视。”顾小清说。

      去年上半年,戚区民政局对婚姻登记处进行重新布局,增设婚姻家庭指导室,并开设“幸福新婚大课堂”,通过建立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三社联动”机制,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送到社区、送到企业、送到新婚夫妇身边,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也有相关从业人员建议,在确保婚姻自由的前提下,首先建议提高离婚相关的准入门槛,比如在登记离婚之后需在半年以上才能办理单身证明,这样就能够引起婚姻里的双方重新考虑,是否真的值得去冒这个险。或者,增加设置结婚离婚登记间隔时间,不允许离婚之后很快复婚,适当增加一些离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