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骥程:用镜头观照人心

11.04.2015  12:38

 

 

 

 

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祁骥程收到了2014年阿尔塔尼国际摄影展的获奖通知,他有六幅摄影作品获得该展佳作奖。此外,在刚刚举行的卡西欧全国摄影大展上,祁骥程有两幅作品分别获得佳作奖和优秀奖。

 

获奖对于祁骥程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他轻描淡写地向记者介绍近期获得的几个奖项之后,翻出自己的摄影作品请记者欣赏。人物、动物、风光,以不同的表达、各自的姿势、艺术的构图、独特的光影,将大千世界浓缩为真实而饱含诚意和情感的画面,充满人文气质,内容直指人心。

 

骨子里喜欢摄影

 

祁骥程与摄影的缘分,要从1986年说起。当时,他买了一个小胶卷相机,没事就在街上瞎转,到处拍、到处看,拍完一卷胶卷,就躲在家中的小暗房里独自冲洗,冲洗完之后再比较、再买胶卷重拍,然后再冲洗……就这样痴迷了十年,以至于到今天回想起来,还能隐约记得那药水的味道,还能记得那些用夹子夹在墙上的黑白照片。

 

时光荏苒,1996年,祁骥程因公司业务拓展,繁琐的事务,暂别摄影。从1996年到2006年,整整十载,他没有碰照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车远行,沿途的风光再次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关于摄影的记忆。于是,在十年之后的2007年,他重新拿起了相机。

 

我是骨子里喜欢摄影的人。”谈起深爱的摄影,祁骥程这样回答。虽然停顿了十年,摄影也从胶卷相机直接跨越到数码相机,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有些已经用不上了,但再次拿起相机,从镜头里看着景色,直至定格、冲洗样片……看着一张张素净典雅的照片,祁骥程感觉,摄影仿佛从未离开过他的生命。

 

彩云之南”是祁骥程的自称。他说喜欢云南,便取了这样一个有点俗的名字。这位走遍全国各地的男人,出发摄影采风时,必须带着两样心爱的东西:越野车和单反相机。越野车让他能在祖国版图上自由纵横,单反让他与艺术的恋爱有了真切的抒发。

 

在路上收获感动

 

摄影给祁骥程带来感动,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理解。如何让一张照片感动人,是摄影师个人情绪的一种表达。同时,摄影也需要人有充满活力的思维,才能静下心来剖析。现在,尽管工作忙碌,他每年都会挤出一个月的时间,去远行,去感受。因为一路上,能接收到许多令人感动的讯息。

 

有一次,祁骥程开车途经云南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半路上,车被扎坏了,此时天已经黑了,而他也已开了十多个小时的车,无力再独自换轮胎。突然,他看到山谷下有个修车人家,不过已经关门打烊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拨通了门上的服务电话。不一会儿,修车店叔侄俩开着摩托,“突突突”地赶来了,换完轮胎,只收了25元。此时,他才知道叔侄俩家在二十里开外,还要再赶山路回家。

 

简单的小事,让人感动许久。其实,这些小事,在旅途中经常会碰到,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人,这些难忘的事,才让每一次旅行,都终身难忘。

 

因为摄影的缘故,祁骥程经常会深入到偏远的地方,去感受他们充满幸福的微笑,因为,只有一个内心充满幸福的人,才能有那么灿烂的微笑。每一次,当他翻看旅途拍摄的照片时,同美景一起浮现在眼前的,还有那些人,那些回忆。

 

最初的几年,祁骥程和众多摄影师一样,追逐着各地美景,等待着变幻无常的光线,拍下大自然的美丽。渐渐的,他的摄影风格有了转变。他的镜头,逐渐从风景转向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内心世界。

 

靖江船厂和工人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近几年来,很多摄影家来到靖江,将镜头对准了这一庞大群体,一时间“巨轮出海”、“火花”等反映船厂生产场景的照片纷纷出炉,但祁骥程却将视角定格在一个普通打磨工身上。

 

那次,他随朋友去船厂采风,快结束时遇到一个工人,这人刚从船舱下上来。当时是夏天,外部温度有三十七八度,而船舱下密不透风,估计有近五十多度,但作为一个打磨工,他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工人面部漆黑,皮肤所有的毛孔都被铁屑所掩盖,只有两个眼睛炯炯有神。听说有人为自己拍照片,工人非常乐意地答应了,而且,镜头下的他微笑着,带着满满的自信和乐观。借口要将照片洗出后给他送一张,祁骥程留下了这个打磨工的电话。

 

在那之后的半年,祁骥程几乎每个月都去他家,认识了他的儿子、女儿。也得知了这名工人乐观背后的故事: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一对儿女,在自己每个月三千多元的供养下,已经长大成才,能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不再需要像自己一样辛苦。在他看来,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女成才,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他已经看到曙光,所以总是挂着感激的微笑。

 

那种无法复制,无法重来!从此,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新的认知,新的追求。”祁骥程说。

 

让画面抵达心灵

 

随着拍照、参赛、交流的增多,我发现,越简单越难,而且,越拍越难。”说起自己钟爱的摄影,祁骥程说,每次前进,都是在对自我的挑战。虽然比赛并不是目的,但可以迅速提升自己技能,会听到别人对摄影不同的理解,也能知道更新的创作手法,更好的拍摄角度,更别致的构图和用光,从而知道如何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一个定格的平面图像,如何才能直抵观者的心灵?祁骥程说,就看摄影者有没有用心在观察、在体验,摄影者要体验眼前世界隐藏的语言,体验镜头前人物的喜怒哀乐,走进人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才能让画面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内容。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靖江突然下起了漫天大雪。祁骥程在外面正准备吃晚饭,一看“晚来天欲雪”,立即冲回家,拿出相机,到大街上等待满意的画面出现。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饥饿阵阵袭来,他拿着沉重的单反,手开始发抖,几乎支撑不住。就在这时,一辆三轮车缓缓驶来,车夫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雪水,正用期待的眼光搜寻着生意。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一群女孩子打着两把伞,一边躲避着雪的寒冷,一边又好像正为雪的到来而快乐地谈笑……祁骥程忘了饥寒,摁下了快门,一张令人过目难忘的“雪中行”就此诞生。

 

还有一次,祁骥程想尽办法,得以进入一家船厂的食堂。中午,工人下班午餐,来不及洗脸,挤在食堂窗口,等待师傅分饭。祁骥程抓拍的画面上,他们是那么的年轻、快乐、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期望。

 

祁骥程说,追逐风景没有止境,只会不断被后来者超越。他和一帮摄影者在坝上采风,大家都要求当地人骑着马不断来回奔跑,冲过山坡,越过小河,溅起水花,营造出动感的画面。几个小时下来,其他人都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只有祁骥程坐在一边,没有碰相机。大家拍完后,祁骥程走向一位关注了很久的蒙古族小姑娘。和她聊天。他问姑娘,为什么要选择骑那匹小花马。蒙古姑娘告诉他,小花马是自己从小就养着的,今年4岁了。因此姑娘对小花马特别有感情,看着马来回奔跑,汗水淋漓,她很心疼。

 

祁骥程真诚地对姑娘说:“小花马就像你最亲的兄弟,你能不能表达一下对它的感情,我为你拍张照好吗?”姑娘闭上眼睛,轻轻靠在马头……这张饱含深情的照片,祁骥程为它取名“蒙古温度”。

 

这就是祁骥程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他说,只有直达内心的画面,才能打动观者。“举起相机,我希望我的心是满怀诚意的。我愿将相机化作慧眼,记录芸芸众生,看待悲欢离合,用镜头观照人心。”他说。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