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城玉带社区有个好医生 八年为脑瘫孩子送诊上门

28.01.2015  11:36

 “最近宝宝怎么样啊,没有再发烧吧?”前两天,靖城街道玉带社区的社区医生侯晓波看见熟悉的身影经过,赶紧拦下来询问。他口中的“宝宝”,是社区的一个脑瘫孩子。八年来,侯晓波每个月都要上门给“宝宝”看病、挂水,让这个孩子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图为侯晓波为“宝宝”挂水。张金玲摄

 

 

宝宝”安静得让他心疼

 

八年前,侯晓波来到玉带社区医务室工作。没几天,“宝宝”的家人敲开医务室的门,请他到家中给“宝宝”看病。

 

那是他第一次来到机械新村的这户人家,也是第一次看见“宝宝”。当年11岁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床上,孩子的家人告诉他,宝宝4岁时,因为一次突发疾病,导致大脑受损,从此就变成了脑瘫,不会说话,不能走路,即便在家人的搀扶下短暂移步,脚下也软弱无力,走起来东摇西晃。

 

滚烫的额头,剧烈的咳嗽,侯晓波诊断:孩子可能得的是支气管炎。对脑瘫的孩子来说,由于不会吞咽,咳嗽时有痰吐不出来积聚在肺部,很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那几天,侯晓波每天上门送诊,根据宝宝的病情配药、挂水,直到宝宝的支气管炎痊愈,才放下了心。

 

大年三十紧急上门送诊

 

这些年来,宝宝的身体状况一直是起起伏伏,每次看到手机上亮起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侯晓波就知道,宝宝又发烧了!每次接到电话,他都立即安排好工作第一时间赶到宝宝家去。

 

三年前的大年三十,侯晓波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关上医务室的大门,回到马桥镇经伦村的老家。他正准备贴春联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一看号码,侯晓波心里不免又开始发急,接通电话,果然是宝宝又发烧了。他匆忙赶到医务室,拿起出诊的药箱赶往宝宝家中,量体温、听肺音、挂上水,安顿好宝宝,他回家时,天色已暗,沿途很多人家已经吃起了团圆饭。

 

侯晓波说,由于宝宝智力还停留在几岁孩子的水平,根本不配合其他医生挂水,这么多年来,他早就对宝宝的习惯了如指掌,知道怎么哄她,怎么固定吊针。如果那时候他不赶去,宝宝全家人都得出动,带着宝宝去医院急诊,而如果宝宝一哭闹,得戳上好几针才能成功挂上水,孩子也要受罪。

 

八年情深互赠温暖

 

八年来,侯晓波早就和宝宝一家人形成一种默契。“说实话,我一来心疼这孩子,二来也被她家人所感动。”侯晓波说,宝宝从4岁患病到如今,她的家人都始终把她当成幼时的那个孩童,捧在手心里疼爱。这几天为了减少患感冒的可能,宝宝二楼向阳的房间里,空调24小时开着,而常年卧床的宝宝,身上也是干净清爽。

 

经常看病到饭点时,宝宝家人都想留侯医生吃顿饭,但是都被婉拒了。侯晓波说,宝宝家是个普通人家,加上孩子常年需要看病吃药,经济条件可想而知。他早就把宝宝看成半个亲人,哪忍心再给她家增加负担?

 

问及这些年的医药费,侯晓波笑笑说,全免费不现实,他只能做到从不收取上门就诊费用,对药品有时候打半折收费,有时候甚至是三折……

 

玉带社区党总支书记陆宇萍说,侯晓波来到社区医院工作后,不仅定期上门给宝宝看病,社区很多身体不方便的老人、生重病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他的免费上门送诊服务,居民朋友说起侯医生,无不称赞。

 

在医治小病中体现高境界

 

·蔡俊杰·

 

八年时间,只要接到“宝宝”家长的电话,侯晓波就会第一时间赶赴“宝宝”家中为其治疗。这是一份坚持、是一份责任,是因为他怀惴着一颗默默坚守、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故事读来,让人觉得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社区医生,一般来说看的都是小病,但是,病虽小,患者都会感到不适,医治不及时,也会酿成大病。社区医生,离社区居民最近,来量个体温、测个血压、吊瓶水,居民们就图个方便;社区医生,是社区居民值得信任的人,身体稍有不适或者换季该注意些什么,居民也许会去问问身边的“郎中”,图个放心。正是深知这一点,侯晓波才会把这份职业演绎得如此出色。“宝宝”感冒了,他立即医治,因为他知道一个小小的感冒会给这名脑瘫孩子带来生命危险;病重患者、孤寡老人、残疾人员,他尽可能送医上门,因为他知道病人种种不便;患者家庭困难,他坚持不收出诊费用,因为他知道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医患矛盾成为社会一大热点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侯晓波这样的医生,多一点换位思考,也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