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社区工作需要“年轻力量” 胥江街道注重青年社工培养,年轻社工已超50%

17.02.2015  12:55

      苏报讯(通讯员 唐俭)如今,青年社工已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新鲜血液”。在姑苏区胥江街道,40岁以下年轻社工已经超过50%。针对这些年轻社工的工作现状,街道成立了青年社工培训基地,推出青年社工培养计划,不断提升青年社工工作能力。

      据胥江街道社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社区工作者大多是发挥余热,调解“家长里短”。“现在不同了,随着社区的发展,许多政府职能下放到社区,让社区管理面临新挑战。”社区工作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社工的地位和待遇也越来越高。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社区工作,并将其作为一份职业。

      1983年出生的唐许春,原本学习的是机电系数控技术专业,去年6月,她来到社区工作,实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转折。她说,社区服务需要工作人员配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平时要不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服务于居民、让居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

      对于新聘社工,胥江街道采取了结对拜师,以老带新的形式,邀请资深社区书记、社区主任、优秀社工等结合工作实践,传授经验,促使新社工尽快熟悉社区人文地理、居民结构及工作特色,掌握相关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胥江街道在去年4月成立了青年社工班。街道精心设计教材,对年轻社工进行培训,开展包括人际交往礼仪、心理辅导、紧急救护技能等各类实践活动。

      “社区工作越来越需要‘年轻力量’。”胥江街道资深社区党委书记刘家亮说,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在的社区工作需要和计算机、网络打交道,还要组织策划活动,这些工作对于年轻社工来说优势明显;另一方面,社区却面临着“留不住年轻人”的困境,“有的年轻人传帮带一两年,刚上手,便辞职或者考上公务员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胥江街道在青年社工培养计划中,提出了对青年社工进行等级考评。对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社工人才,推荐其竞聘社区领导岗位,或作为社区骨干代表,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对任期满两年的优秀社区书记、主任、站长和任期满三年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优先推荐参加事业单位定向招聘。街道表示,这是希望让年轻人看到“职业前景”,看到街道对年轻社工的重视。

      如今,胥江街道的社工工作已吸引了一批年轻人。80后的蒋静燕今年一月份从企业“跳槽”到社区工作。她说,去年年底姑苏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她在应聘前详细查询了一番,发现社区发展与以前不一样,更倾向于往管理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可以当成自己的事业。”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