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救助日臻完善,民生兜底坚实有力

30.09.2022  14:30

   响应更“” 程序更“” 服务更“

   社会救助日臻完善,民生兜底坚实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改革,坚持把困难群众的关切作为“晴雨表”,把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度量衡”,促进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救助方式不断丰富,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探索出响应更“”、程序更“”、服务更“”的救助模式,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精准分层,兜底保障温情有力

  家住泗阳县王集镇的刘学民,2021年不幸患上直肠癌,住院花费7万多元。镇、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为其办理临时救助,并协调医保部门为其申报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14742元。王集镇民生事务局还积极为其申报重病单人低保,如今,刘学民每月可领取620元低保金。

  “刘学民享受的‘急诊救助’保障,是泗阳县摸索出来的社会救助综合施救模式。”泗阳县民政局救助科科长徐东霞介绍,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泗阳先行先试,创新打造“急诊救助”模式,走出了苏北经济薄弱地区社会救助救急解难的新路子,获评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过去十年,我省率先实施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全面衔接,有效发挥了兜底脱贫作用。全省254.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9万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脱贫,占比达35%。

  过去十年,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分层分类,更加精准有效。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0.09万户68.21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03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85%、123%;全省保障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0.37万人,城乡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78元、1126元;十年来全省实施临时救助302.2万人次。

  让困难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始终是我省社会救助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十年间,我省在全国率先以设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基本民生保障同城同标,凸显底线公平。各地创新突破户籍限制,对遭遇急难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及时实施临时救助。疫情期间,社会救助政策持续发挥兜底作用,2022年上半年全省因疫开展临时救助6.8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2136.55万元。

  智慧救助,政策体系成熟定型

  救助场景库智能匹配和精准画像功能在南京市栖霞区试点运转。前不久,栖霞区幕府山庄社区救助“小管家”接到救助系统预警后,及时上门走访,发现居民王秀美因心房颤动医药费支出较大,“小管家”立即协助王秀美启动救助程序。栖霞区民政局救助科科长马新闻介绍,救助系统还发现夫妻两人要负担残疾儿子的生活。评估后,区级救助系统做出给予该家庭一次性支出型救助金9270元的决定,并实现“掌上办、全城办、主动办”。

  智慧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的重要一环。十年来,全省各地民政部门主动作为,把救助服务逐步向移动端延伸,“主动发现”救助对象,“一键预警”急难情形,“快速便捷”审核审批,让救助申请“触手可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省社会救助制度历经十年发展演变,日臻完善、成熟和定型。省民政厅救助处副处长王凤霞介绍,2014年,省政府颁发《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这是我省以法治方式推进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此后,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两项制度的双向衔接,形成了民政兜底脱贫的政策合力。近几年,《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江苏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相继出台,为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低收入人口集中认定全面铺开,全省集中认定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25.27万人,形成完整的城乡一体低收入人口对象认定体系。

  物质+服务,扩围提质多维施策

  今年夏天,张家港的年轻社工李媛圆了自己的“就业梦”和“社工梦”。“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本来已经做好四处求职碰壁的打算,没想到‘扬帆计划’的社工找到了我,推荐我到一家社会组织入职。”李媛说,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对于来自低保边缘家庭的她来说,意义非凡,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她开始体悟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意义和价值。

  为促进低收入家庭就业,2022年,张家港市民政局实施“扬帆计划”,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帮助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就业,“扶志”也“扶智”。目前,该计划共为低收入家庭青年链接204个企事业单位共计456个就业岗位,82名在册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8%。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困难群体需求的多元,单一来源、单一形式的生活补助难以解决因能力受限和机会缺失带来的致贫风险。”张家港市民政局救助科科长郭燕萍表示,张家港汇聚政府、社会、群众等多方主体力量,探索“物质+服务”综合救助,多维度满足困难群体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戚锡生表示,“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方式,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应有之义。我省创新开展为困难家庭赠送“家电包”活动,募集社会资金2160万元,为3.6万户困难家庭赠送了家电包。近年来,我省十分注重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总召集人、29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省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街道)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联通10余家省级部门和43家金融机构的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高效运转,覆盖“房子、车子、票子”等21大项数据,显著提升了救助精准度。(记者 唐 悦)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