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放首位 双效统一得实惠

13.10.2015  15:43

              正如《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中所述,在一批国有文化企业迅速成长,有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还有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没有到位,两个效益相统一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环境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整体提升还将有一段路要走,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业界理清思路,更需要沉下心来进行科学的谋划。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行业内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化企业,在分享他们各自经验、体会的同时,也为文化企业谋划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谈效果:

        良好社会效益打开新市场

        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推动两个效益相统一中更应走在前列。对此,采访中,各方均表示,实践证明唯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也才能在发展中打造文化创新主体,提升文化软实力。

        “集团各精品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更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市场。”黑龙江出版集团董事长李久军说,集团成立5年来有80余种图书获国家级奖励、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其中不乏双效俱佳的优秀产品。比如围绕弘扬张丽莉英雄事迹推出了《爱铸师魂》学习读本、与俄罗斯出版企业合作出版了《和平丰碑》大型画册等。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谈道,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应是文化企业必须遵循的铁律。他介绍,该集团不断强化思想认识、优化制度保障、细化考核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将两个效益相统一在绩效考核中进行实化、细化,进而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实践下,中南传媒连续5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国家命运》《中国往事》《推拿》《雪豹》《听风者》等许多影视作品大家都不陌生,他们均出自全国文化企业30强之一的华策影视。采访中,华策影视品牌宣传总监王颖说,引导媒体和观众对有思想价值、有艺术追求、有鲜明人物和故事的精品力作的需求,看似市场效益存在风险,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单集制作费过百万元的《中国往事》就是很好的例证,而正是社会效益放首位、两个效益双丰收的制作原则奠定了该公司生存发展的良好基础。

        聊体会:

        双效统一让企业永保生命力

        其实,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但多年来,有些企业成功了,有些企业却失败了。对此,龚曙光在谈及体会时表示,文化企业有时也会感到困惑,比如转型投入的问题。投入发展数字出版,当然是出版转型和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但短期内看不到收益,带有风投的性质,投了影响当前,不投影响未来。

        “虽然社会效益看似无数据可循,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而经济效益则可以直接体现在指标上,简单明确,但文化企业如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偏离航线、迷失方向。”李久军说。

        “做有价值的事,挣有价值的钱,这两者并不矛盾。有些企业没有成功,或者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战略规划,或者是没有持之以恒地执行和贯彻。如果把我们的事业当成公益,肯定做不长久,商业化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定义,但我们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无疑要把创造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为坚持以百姓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企业永保生命力的法宝,坚持全球化发展策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企业广阔的未来。”王颖这样认为。

        话经验:

        抓双效提升国际运营能力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无疑是新形势下提升文化软实力、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谈及国有文化企业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时,龚曙光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海外并购股权合作的步伐,打造全球专业类出版航母,培育国际产品群;另一方面,要推进全球数字化出版平台,全方位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全流程、多介质”的国际化运营能力。

        王颖则认为,纵观全球市场,国际一流的文化企业可以给业界很多很好的借鉴,比如迪斯尼、华纳,他们的唐老鸭、米老鼠、《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狮子王》等优秀作品都体现了真善美,才得以行销世界。可以说,两个效益相统一是打造全球一流文化企业的基石,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守的内在规律。这其中,建立系统的项目考核机制十分必要,针对不同题材作品实施不同的考核。如重大题材类、主旋律剧方面,不仅以收视率利润率考核,还要综合观众口碑和播出平台,并以获奖情况作为考核奖励标准。      (李雪昆 梁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