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祥要求以社会保护为重点不断提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

31.08.2016  22:08

 

 

 

8月30日至31日,省司法厅在宁召开安置帮教改革推进会,总结试点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安置帮教改革工作。厅党委书记、厅长柳玉祥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统筹协调,着力增强以社会保护为重点的安置帮教工作实效,不断提升我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全力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2015年,省司法厅提出以社会保护为重点,以“四项目标”为内容,紧扣准备、启动、衔接、照管、解除“五大环节”,积极推广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改革措施,努力提升刑释人员适应和融入社会能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去年8月在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和江宁监狱、金陵监狱部署实施以衔接前置、分类安置、社会支持为内容的安置帮教工作改革试点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创新安置帮教机制、流程、平台和方法,初步建立了出监监区建设标准和出监教育管理机制。省司法厅还分别出台刑释人员衔接前置、安置帮教协议制度、深化分类帮扶工作等指导意见,并联合15个省级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帮扶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安置帮教工作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柳玉祥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主动服从和融入全省社会治理创新要求,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司法行政为主、成员单位履职、有关部门支持”的安置帮教工作体制机制,按照社会化协同、流程化管理、法治化推动、人性化关怀的基本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安置帮教工作改革。 一是要明确职责定位,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机关为主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发挥好指导员、协调员、监督员的角色作用;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手册和操作指引,加快构建科学、完备、实用、可行的安置帮教制度体系;以再犯预防和社会保护的双重目标定位,不断完善刑释人员服务管理政策,促进刑释人员顺利回归融入社会。 二是要改进方式方法,加强手段创新。 在程序上构建无缝化衔接新流程,围绕准备、启动、衔接、照管、解除等五大环节,明确和完善各环节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在措施上建立科学化帮教新机制,以推动衔接前置化、实行帮教协议制、促进帮教社会化为重点,着力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整体质效。在场所上打造实战化运作新平台,加强和规范过渡性安置基地和监狱出监监区、安置帮教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提升运行效能。 三是要引入多方力量,加强工作协同。 加快构建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主抓、成员单位协同、政社双向互动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依托“大数据”应用,推动建立安置帮教信息大平台与公安联网的控制系统、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网的帮教系统、与监狱单位联网的衔接系统,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植根基层、运作专业、管理规范的专业型安置帮教社会组织,推进县(市、区)安置帮教协会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刑释人员提供精准、实用的教育帮扶,为其顺利融入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司法局和监狱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试点监狱服刑人员回归指导中心(出监监区)和南京市高淳区阳光服务中心,苏州、南通、盐城司法局和江宁、金陵监狱分别交流了改革试点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