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碑亭 修缮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03.12.2017  10:26
中山陵碑亭 修缮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近日,有关中山陵碑亭修缮设计方案引人关注。由江苏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审批中山陵碑亭修缮设计方案的请示》,上月下旬终于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卢斌

   国家文物局再提多条修改意见

  在国家文物局对江苏省文物局关于《中山陵碑亭修缮项目的批复》一文中称,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关于审批中山陵碑亭修缮设计方案的请示》。

  记者在批文中注意到,为更好地保护文物,国家文物局对该方案还提出多条修改意见:要求补充勘察墙体渗水部位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情况和墙面挂贴花岗岩石材空鼓情况,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相应措施;补充对须弥座、墙体、额枋斗拱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清洗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明确墙体原有勾缝灰浆处理要求,对重做勾缝进行平色(着色)处理,使其与文物本体相协调。补充修补脊饰构件采用环氧树脂胶水泥砂浆的材料配比、施工工艺及使用范围;补充修补瓦面采用石灰砂浆的材料配比;筒瓦接头应采用原材料和原工艺,不宜用环氧树脂胶水泥砂浆勾缝;补充当沟部位修缮施工工艺、修缮材料、修缮效果等内容;同时要分析增加屋面防水层的必要性,明确实施工艺。防水层材料不宜采用不锈钢板,防雷设施应进行专项设计,单独报批。

  国家文物局还强调要求,具体方案由江苏省文物局指导有关单位按照上述意见修改、完善并经省文物局批准后实施。

   严格文物保护全程规范要求

  国家文物局特别强调,在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地现场布置管理、岗前培训、围挡和支护等各项准备工作。施工中,请江苏省文物局加强工程监管,及时开展工程检查,督促项目单位严格遵守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组织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人员安全。

  工程竣工后,要求江苏省文物局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严格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在批复文件的最后,国家文物局还要求江苏省文物局切实加强管理,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做好修缮后相关文物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文物安全。

   壮观非凡的中山陵碑亭

  记者在中山陵看到,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亭为方形。

  墓碑竖立在碑亭正中,墓碑为长方形,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镏金大字,笔画流畅,结构严谨,雄健有力。碑亭里这块大石碑的顶端和底座刻有图案花纹。顶端四周为云彩朵朵,底座周围是巨浪层层,线条简洁,十分朴素,均由中山陵的建筑师吕彦直亲自设计。这些图案花纹,似乎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比天高,比海深。

  碑亭的东、南、西三面,各有拱门一洞,供谒陵者出入。碑亭的北面,也有一个拱门,但门的下半部装设了石栏杆,游人到此可以远眺祭堂,可见蓝瓦屋顶的祭堂巍然矗立,青绿色的紫金山峰峦直指云天。对孙中山先生的“高山仰止”之情,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