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亭上烈士姓名引争议 民政:“改名”需有确切证据

11.05.2015  17:25

  中国江苏网5月11日讯 近半年来,柯息妹和她的哥哥、姐姐都在为一件事奔忙,他们说牺牲在淮海战役中的叔叔柯小牛,姓名在烈士陵园的碑亭上被写成了“何小牛”,而民政部门不愿更改。记者采访发现事出有因,希望有了解相关历史的人,能提供线索。

   烈士碑亭上没了叔叔“柯小牛”

  “感觉奔波了半年,一点头绪都没有”,柯息妹在一家单位工作,单位离惠钱路上的烈士陵园很近。去年底,他们兄妹几人听说叔叔柯小牛牺牲的地方要拆迁,想把叔叔的墓地迁回无锡,特意到烈士陵园去询问是否可行。
  虽然迁墓之事不符合政策,但当时工作人员对柯小牛这个名字表现出了惊讶,让柯家人觉得奇怪,他们在陵园的碑亭上查找,发现上面没有“柯小牛”,只有“何小牛”。
  兄妹中的柯金娣今年70岁,她说自己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叔叔参加过锡北抗日,是摇船好手,常传送情报,后从武进出发当兵。1948年牺牲于淮海战役。“他是侦察兵,一个炸弹过来,30多个战士,只活了1个人。叔叔和战友们被一丈多的白布包裹,就地掩埋”,柯金娣说,叔叔和她的父亲相差12岁,是由她父母抚养成人的,所以父母常提及他。
  她听母亲说,烈士陵园有叔叔柯小牛的名字。可1960年前后,她随学校去扫墓,发现烈士陵园的碑亭上只有“何小牛”,母亲不识字,以前并不知道此事。后和当时的军代表“钱同志”反映过,终于改成了“柯小牛”。时隔50多年,名字又被改成了何小牛,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新建碑亭依照
  60年前宣纸卷轴刻名字

  对于这次改名,无锡市民政局优抚处的负责人陈建忠表示,烈士陵园的碑亭是1954年3月所建,上面刻有133位烈士的名字,每位烈士都有简介。碑亭在2014年重新修整时,依照陵园保存的一份宣纸底稿的卷轴重新刻写了名字,上面有一位是“何小牛”。
  柯家人多次来反映后,陈建忠表示,他们对此很重视,进行了多方调查。但目前掌握的情况让他们不敢轻易更改。“记录上有3个差异,何小牛和柯小年的出生年月分别为1920年和1926年、参加革命时间分别为1942年和1945年、籍贯分别为武进和东台,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名字不一样”,陈建忠说,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也有可能何小牛确有其人,如果将其名字改掉,是对何小牛烈士的不尊重。
  无锡的烈士共有3000多位,但碑亭上的133名烈士名字当年究竟根据什么刻上去的,已无从知晓。这也不是简单地加一个名字的事,陈建忠说,如果每个烈士家属都要求加,就会乱套。
  无锡曾出过一本烈士英名录,上面有数千名烈士,但碑亭上的133位烈士,有29人连英名录上都没有,其中33人的籍贯也与无锡无关,鉴于这种原因,并不能说明就没有何小牛烈士。

   改名的大门没关
  但需要确切证据

  柯家人表示,何和柯的写法相似,而出生年份的“0”和“6”也易写错,他们的父亲原籍东台,母亲是武进人,战争年代,匆匆上了前线,登记时写错资料,都是有可能的。改名对柯家人而言,没有利益关系。“叔叔牺牲时100银元的抚恤金我们家都没有拿,家里党员很多”,柯金娣说,他们不争名利,只是在他们看来,亲人为国牺牲,如今连名字都没留下,对不起亲人。
  陈建忠表示,他们去常州调查后发现,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武进人只有柯小牛,没有何小牛。而从徐州方面传来的消息则显示,淮海战役中牺牲的既无柯小牛,也无何小牛。在无锡民政部门看来,他们并不否认柯小牛是烈士,只是目前无法将其刻上碑亭。“无锡烈士陵园正在重新修建,到时3000多位与无锡有关的烈士名字都会上墙,肯定会有柯小牛的名字”,陈建忠如此承诺。对于柯家人坚持要将柯小牛的名字刻上碑亭,陈建忠也表示,大门没有关闭,如果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证实确实是写错了,可以改。
  对此,柯家人也希望通过本报寻访当年西新区迎龙桥街道的“钱同志”后人,据说“钱同志”似是浙江口音,负责烈军属工作,当年很有威信。如果其后人还在,知道这段历史,可和柯家人联系。另外,这133位烈士上墙的历史如果有人研究,也可为柯家人提供一些资料,能了却他们的心愿。 (黄孝萍)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