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终究不是“王道”

12.05.2015  14:39

      伴随着手机阅读、自媒体的发展,“低头族”遍地皆是。在一个智能手机应用超过数亿的国度,人们习惯于当网民,而不是习惯于读书,这是危险的。有网络媒体进行了一项名为“阅读,体味书香——您一年读几本书?”的问卷调查,在1500名受访者中,每年读书两本以下的人占37%,还有一些受访者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当被问及不阅读的原因,受访者中有24%的人选择“没有时间”,这成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有22%的受访者把不读书的原因归为“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

      在网络上的确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于笔者而言,大量的网络阅读确实便利了获取知识的路径。但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入,不少实体书籍的内容很难通过免费阅读获取,一味地免费阅读也是对知识本身的不尊重。一方面,需要感谢互联网带来的知识获取路径的拓宽;另一方面,也应当警惕网络阅读所带来的碎片化、片面化理解。怕就怕很多人已经形成了网络阅读习惯。一日可以不读书,但一日不可以不看手机。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正日益成为手机用户的主流。然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与知识,固然多种多样,却也由于信息量太大,而难以深入阅读,更别说静心思考了。读书需要环境,需要思考,很多时候也需要记录的。碎片化的信息不可能造就一个整体型的知识图谱。有媒体在一些大型阅读论坛和读书网站、门户网阅读专区上通过调查发现,以“豪门爱情”“霸道总裁”“绯闻出轨”等为主题的作品,牢牢占据着一些网络阅读排行榜的前列,其中不乏内容露骨、情节刺激的作品,但阅读量惊人。这些阅读固然也有市场,但高额的阅读量能否带来高额的知识量?显然是不能。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海量知识,这是常识。

 (摘自《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