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立医院改革后 金坛乡村医生把脚踏进农家

13.12.2015  13:36

  破解公立医院改革之后更大难题

  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讯 金坛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4年来取得预期效果。由于药品“零差价”,门诊、住院人均药费分别由125.35元、5023.65元下降至100.10元、3631.17元;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满意率从91.6%上升到95.8%;同时,医护人员平均收入也提高了10%以上。

  在此基础上,金坛今年破解更大难题,向所有乡镇和街道挺进。

  金坛把公立医院改革看成章鱼的鱼身,把向各乡镇街道延伸当作章鱼的触须。由于涉及面广、乡村医疗基础差,这比公立医院改革难度更大。金坛一举从三方面入手,作出探索,造福全体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

  把“”抓到乡镇

  上月21日,直溪镇建昌村村民周红灯从高处跌落受伤,上午10:32在直溪中心卫生院住院拍片,26分钟后,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就从金坛人民医院传到了直溪卫生院,人不用往城里赶了。

  “我们新建了住院大楼,区、镇、村三级信息互联互通,病人也愿意留下来了。”直溪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尖兵说,“全院总床位120张,使用率已达到85%以上。

  刘尖兵透露,直溪中心卫生院已被列入二级医院建设名单,新的门急诊大楼即将动工,面积6863平方米,预算3890万元。

  这只是金坛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前几年,金坛曾把公立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用房全部新建了一遍,并且配备了相关医疗设备,就医条件大为改善。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服务量的“剪刀差”反而加剧了:城区医院床位使用率上升到120%,而乡镇卫生院则下降到60%以下。

  强基层,光有硬件不行——因为大家同时改善,城区医院的“虹吸现象”更加明显,而对乡镇卫生院,仅凭房子和设备,患者不认账;但是,要弥补人才和技术短板,却又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

  在利用现有资源上,金坛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们投入3000多万元,采用卫计局领导下的依托城区医院负责制模式,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借助云计算中心,一举建成了全区影像会诊、临床检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5大服务中心,每天直接为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提供中央厨房式的服务。其中,影像会诊中心一年为基层阅普放片2万张、CT片8000多张;各基层卫生院采集患者需要检测化验的标本后,每天一大早通过物流,统一配送到检验中心集中检测化验,再由诊断中心集中发布检测结果与报告;各基层卫生院手术器械和住院物品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供应,也由服务中心统一进行。

  由此,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有了一个服务大本营,更有了一个技术总后台。

  刘尖兵说,5大服务中心的建立,既有力提升了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化解了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病人在城区二级医院住院总费用上万元的,在镇卫生院只要二分之一左右。

  把“”踏进农家

  “其实,秦医生早就是我的‘家庭医生’了;这次签约,我当然选他。”在不久前由尧塘镇转为尧塘街道的万新村,村民朱留兵说。

  他说的秦医生,是乡村医生秦建国。

  朱留兵从小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遭车祸后长年瘫痪在床,身上长满褥疮,多处溃烂。他心灰意冷,说自己的所有日子就是等死。

  秦建国来到了他身边。为他清洁伤口,为他擦药、包扎、挂水,常常一天要上门几趟。后来,干脆为他设立了家庭病床,并渐渐地让他从全身瘫痪到能够坐起来。

  目前,金坛签约家庭医生挑大梁者,正是像秦建国这样的乡村医生。这支队伍,已达到280多人。

  秦建国说,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再到“家庭医生”,他能适应这种变化。在尧塘,他和另一名乡村医生各自签约800户,主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转诊服务等。

  秦建国签约800户算是比较多的。在金坛,一名家庭医生通常管600户以上。600户,也已经很多了,一个医生忙得过来吗?通过电子健康档案,还真不成问题。每一个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里,有基本信息、门诊记录、住院记录、用药记录、疾病控制等15项内容,可让医生“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而且,这280多名家庭医生并非孤军作战,在他们背后,金坛卫生部门为他们垒起了一座“靠山”——二级公立医院以上20名医生组成专家库,长年为他们提供业务技术支撑。

  直溪镇西溪村医生周锁洪每天服务病人在20名以上。村民们说,周医生推拿、针灸灵得很,每人每次只收2元,新农合补助8元;如果到镇卫生院,要花30元,到城里则更多。

  把“瘦弱儿子”托管给“健身教练

  金坛各乡镇街道卫生院通过影像业务协同,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10多家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这已不是新鲜事;而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的是,真正在“”字上做起了文章。

  他们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总院,挂牌组建两大医疗联合体,二者分别为7家和6家乡镇街道卫生院提供技术、管理和设备支撑,形成了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运行模式。

  今年8月,金坛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县级四级乙等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城市。

  不仅如此,金坛还作出进一步改革探索,把医院的薄弱科室托管给外面的大医院,由这些大医院直接派出负责人和专家,负责医疗服务和有关管理。薄弱科室则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尽快成长。

  本月10日上午,家住城南花园社区的市民黄彬,带着5岁的女儿到金坛一家医院挂号。一刻钟不到,父女俩就坐在了来自常州二院的儿科专家面前了。

  “现在,不往常州赶,也能看上专家号了。”走出门诊室,黄彬说,女儿自幼体弱多病,以往都是一大早带她赶往常州。每次等到下午才能看上病,挂完水后回家,天早已黑了。

  黄彬女儿能在金坛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受益于常州二院对金坛这家医院3大科室的技术托管全新合作模式。

  金坛这家医院的负责人坦言,他们的儿科、骨科、内分泌科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由常州二院托管,双方签订了协议。对方科主任和一批副主任医师前来坐诊、查房和手术;遇到疑难杂症,还通过远程会诊专家组共同解决。这项举措推出不久,3个科室就已经感到有长进了。

  据统计,前几年,金坛新农合和职工医保参保患者外转大中城市医院比例在20%左右,明显高于周边县市。由于走出公立医院改革和破解基层医疗难题两大步,今年11个多月的向外转院比例已下降了6%。

  赵鹤茂朱慧华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