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创业 活力迸发
常州:科教城里集聚改变未来的力量
常州科教城。
南京日报记者张希报道常州的创新元素看哪里?7月24日,“1+13”江苏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记者采访组走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常州科教城寻找答案。2002年启动建设以来,这块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诞生一家高科技公司,新增4件授权专利。媒体采访团在此发现了常州的创新“配方”:给制造业加上一点“智慧”调料,一个全新世界款款走来。
常州科教城内的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里,藏着一个“黑科技”停车场。
200多个停车位下面埋着一个个巴掌大的智能停车磁传感器,车主停好车,传感器会将停车信息即时传递到停车场闸口。如果配以手机APP,还可以实现预约停车位、车库导航、自动缴费、自动寻车等功能,无人停车场在这里已不是“纸上谈兵”。这个项目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知名磁传感器专家万虹的项目,利用窄带技术,这些磁传感器耗电量极低,一块电池可以用7年。
常务副院长马忻说,在研究院里,这样的“黑科技”不胜枚举:日本千叶大学特别教授野波健藏的无人机飞控芯片项目,就像是无人机的“身份证”,可以向地面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彭志学博士的3D金属打印技术,就像一个“医生”可以修复铁轨、机器设备上的“伤口”。“2006年建立了中科院常州中心,2013年又成立了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面向智能制造推动成果转化。3年来,我们打造5个高端研发与产业化团队、8个公共平台、40家高科技企业。”马忻说。
世界前沿项目在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里静静孵化,而在研究院外,一批充满灵气的创新项目已悄悄长成,他们是常州智能制造产业链条上的新生代细胞。
今年4月,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小米家电动滑板车再获德国红点产品设计最高荣誉——红点最佳设计奖。纳恩博在常州科教城投产后,上榜福布斯中国成长最快科技公司。但公司并不满足,向记者“秀”出了新产品:一台两轮平衡车多了一个机器人脑袋,它的名字叫“开发者”。通过增加深度视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设备,两轮车升级成了智能机器人。公司CEO高禄峰说,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VR技术等跨界融合,平衡车具备了智能属性,公司计划未来在消费者服务、医疗养老、远程协作、娱乐游戏、教育、AI应用等领域大展拳脚。
常州科教城负责人介绍,当前,园区以应用研发与市场集成为基点,围绕“智能、设计、信息”3大先导产业,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园区科技人才总数已超过1.8万人,入驻创新型科技企业近2000家,近四年来,园区科技企业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5%。
仪征汽车产业园。
盐阜大众报记者范进报道扬州是“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国仅有30家。7月24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记者在扬州采访,处处感受到双创新的活力,这得益于“三张券”。
“我们建立‘1+N’服务体系,整合各部门资源,为双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扬州市财政局总会计师杨建民介绍,全市已发放创新券5800万元、服务券7000万元、技改券1.6亿元。
低门槛、普惠性,是创新券的最大特点。对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未享受过科技扶持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只要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进行研发投入,政府都将通过创新券给予扶持。创新券有效期为2年,面额分为1万元、5万元、10万元三种。
“创新券极大地提升了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创业意识。”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赵浩岭介绍,截至目前,市辖区及各功能区已累计发放3批1115家企业、共计5800万元的创新券,已有270家企业兑现创新券1244万多元。德奇电子扬州有限公司、江苏医诺万细胞诊疗有限公司等小微企业成功兑现去年申领的“创新券”。随着创新券兑现,引导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超过5000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市里每年安排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技改券’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等技术改造。”扬州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张云翔介绍,今年上半年,已向全市规模骨干和中小企业累计发放总面值1.6亿元“技改券”。
“服务券”是财政资金用于补助小微企业购买服务的有价代金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精准服务和有效服务。今年以来,扬州已发放7500张服务券,成交服务合同近8500万元。在“三张券”的激励下,扬州宇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将投入300万元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宿迁:轻点鼠标就能办营业执照
宿迁顺河街道张圩村景禾多肉电商基地。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余萍郎从柳万程鹏摄
淮安日报记者王晨、张琥报道注册一家公司究竟有多便捷?21日,“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采访组来到宿迁,前往在工作日里最热闹的便民方舟,以想要开公司的小老板身份亲身体验了一次。
以前都说办个事,一定是腿跑断、脸难看,但在宿迁无需跑腿,不用看脸色,上上网、点点鼠标在家就能完成注册。在便民方舟的一楼大厅,宿迁政管办副主任张旭在一台电脑前操作着。“经过我们的核查,这家注册公司通过网络上传的资料准确无误、手续齐全,可以发放营业执照。”刚说完,张旭操作着鼠标,把一张有“印章”的图片,准确移动到电子营业执照的右下角,轻点鼠标后,一张具有法律效果的营业执照就可以完成,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注册完毕。
不看脸色,因为申请人无需来办事大厅;不用跑腿,因为有网络跑腿,所有资料通过网络上传;能省则省,因宿迁提出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
政府管得少了,服务多了,市场也就火了。自2013年初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宿迁市分步推进了“先照后证”、“并联审批”、“四证(照)一体”、“一证一号”、证照联动监管等改革措施,颁发了全国第一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全国第一张载有18位商事登记证号的“一证一号”营业执照,并率先启动了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成为工商前置审批最少、企业设立成本最低、进入市场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今年1-6月,宿迁全市新增私营企业9503户、个体工商户27974户,同比增长13%、22%,平均每天新增企业57户。开办企业时间缩短了、审批流程简化了、办事成本减少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前不久,省工商局发布“江苏省区域市场准入环境指数”,宿迁市以高分排名第一。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