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老南京

22.01.2015  10:49

  

  

  50多块南京老砖瓦,400多块砖瓦拓片,1本像六朝城砖一样厚重的书《砖瓦老南京》,这些构成了陆华20年的收藏人生,当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曾见过南京六朝瓦当的时候,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却不辞辛苦追寻着南京千百年的历史。“如果我做的事儿能让年轻人更加关注中华传统文明,关注老南京的历史文化,那就满足了。

  陆华老人展示他收藏的砖瓦。记者邵丹摄

  有趣闻人面瓦当佐证“金陵自古出美人

  走进老人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书房,架子上密密麻麻的书籍和精心保存的收藏品就是屋子里最贵重的装修,而墙上一幅砖瓦拓片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老砖瓦的一种,也是我们南京独有的,叫人面瓦当。”陆老告诉记者,瓦当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用以装饰美化和庇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而六朝瓦当是南京砖瓦最具特色的物件,它分人面纹、兽面纹、莲瓣纹、花草纹、几何纹等几大类,尤以人面纹的最为珍贵,其表情各不相同。

  陆老小心翼翼地拿出这幅人面瓦当拓片的实物,虽然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是瓦当上雕刻的人像“浓眉大眼,樱桃小口”,依然清晰可见,“单凭这一块人面瓦当,就可以证明南京自古出美人。”陆老笑着说,自己还随性作了一首打油诗:“处处争论出美女,六朝佳丽非虚言,此瓦经验来东吴,一千七百多年前。

  有惊喜中山门城墙拓得“袁州府隋赟”铭砖

  人面瓦当佐证“金陵出美女”可能只是一个笑谈,但《砖瓦老南京》中记有一块“袁州府隋赟”铭砖,就是陆老在中山门城墙上发现的,并以此佐证了历史。“袁州府,即今天的江西宜春市,是当时产砖模范县,所造砖为瓷质,洁白如玉,称为‘玉砖’。皇帝见之大喜,记住了袁州府通判隋赟之名,通令嘉奖,不久又让他连升三级任广东按察使。隋赟因造砖有功名载清史,但此砖多砌入墙中,存世不多,我在中山门城墙上发现了这块砖。

  对于寻砖的辛苦过程,陆老只字不提,但说起此事的意义,他却侃侃而谈,“朱偰先生保护明城墙的故事对我影响太大了,这些年我搜集老砖瓦,在别人看来不值什么价钱,但自己觉得有价值,希望这些收藏能给研究地方史、文化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也能唤起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关注。

  有信念

  唤起年轻人对南京传统文化的兴趣

  退休前,陆华是南京一家报社的文化记者,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他与文化相伴相生,沉醉其中,当记者问及“第一次接触老南京砖瓦是什么时候”,陆老竟然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1995年3月在太平南路的古籍书店。”陆老说,当时随手翻到一本叫《阿英旧藏金石拓片瓦当集》的书,里面拓印的砖瓦虽然在现在看来种类很少,书的装帧设计也并不精致,但却让他对老南京砖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南京的老砖瓦有很深的文化积淀,但关注的人很少,尤其是随着年代的推移,早已经散落在四处,如果能有有心人把它们归集起来,保存下去,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了解南京的传统文化,那该多好。我是个老报人,热爱中国文化,应该发挥余热。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朴实的想法,支撑着陆老二十年的收藏人生,工地搜求、地摊淘宝、巷陌寻觅、朋友馈赠、城墙拓印,400多块砖瓦拓印令人心生敬佩,许多都被人津津乐道,快乐的小沙弥砖雕、南朝“鸭舌”铭砖、楷意隶书“永嘉三年”铭砖、存世稀少的“凤凰”铭砖、“必定和合”纹瓦当等,甚至还收集了孙中山先生墓砖、谭延闿墓瓦当的拓片。

  记者黄欢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