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剪刀布有学问 男生爱出“石头”与制胜原理吻合

28.01.2015  15:41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讯 中国孩子常玩的“石头剪刀布”,它的制胜原理实验竟能入选“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这让很多人最近审视起了这个儿时游戏的不简单。昨天,无锡市北塘区蔡墅巷幼儿园老师们就组织128名小朋友,让他们在一场“石头剪刀布”比赛中,自己感受验证其中的制胜原理。到底这制胜原理有什么说头?一起来看看。

   “石头剪刀布”,小游戏蕴含多学科大学问

  没人说得清“石头剪刀布”游戏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它的流传却那么轻松——孩童用“石头剪刀布”来抢糖果,白领在酒吧玩着“石头剪刀布”宣泄压力,老人喊着“石头剪刀布”逗自己的小孙子。正是因为它太深入民间,所以罕有人去研究它蕴含什么科学道理。

  4年前,浙江大学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共同组成了跨学科团队,开始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研究名称为“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研究最终发现,在一定情况下,人们一旦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顺序变动,而平了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顺序变动。

  除了解释“剪刀石头布”的制胜原理,这项研究还试图通过人们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行为,来判断哪一种理论更能预测人类行为,是传统博弈论(纳什均衡),还是演化博弈论?而研究结果说明,每经过35轮游戏,在从“石头”到“剪刀”到“布”的顺序上,人们的选择会稍稍有一定偏向,这与纳什均衡理论认为的“石头”、“剪刀”、“布”应该各占1/3的明显有差异。3位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宏观尺度下,面对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而一旦到了微观层面,个体行为则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

   男孩连出“石头”夺冠,与制胜原理吻合

  据央视新闻报道,现在“剪刀石头布”的制胜原理研究成果已成为国内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它还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但在4年前,网友可不这么看,纷纷吐槽“中国科学家花国家的钱,就研究这种无聊东西?”

  “最近我们在新闻上看见浙大教授做‘石头剪刀布’的实验而且还取得了新的突破,感觉很有意思。”昨天,蔡墅巷幼儿园副园长杨静娴这样解释他们组织比赛的初衷,“孩子平时也经常玩,加上老师一些讲解,孩子们还是会学到简单游戏背后一些有趣的知识的。

  “孩子们将先分为两组猜拳,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朱老师告诉记者,128名孩子将进行7轮淘汰赛,最后决出冠军。而在老师们制作的统计版上,孩子们将自己每轮的对决成绩和详细的出拳情况依次粘贴,最终形成了一份关于”石头剪刀布“的“大数据”。

  拿到冠军的学生严子赫告诉记者,平时在家会跟爸爸妈妈玩猜拳游戏,但是也没觉得自己很厉害。能一路过关斩将连胜7轮,他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今天运气好。但是,研究他所记录的出拳情况可以发现,从第一轮开始,一直到决赛胜出,他就一直在出“石头”,甚至到了决赛,第一次出拳他和对手都出“石头”,第二次对手改了“剪刀”,他却凭借固执到底地出“石头”,也就是说,他就是靠不断出“石头”赢了所有对手。更为有趣的是,经过老师们的统计,孩子的出拳习惯还跟性别有关系。“男生更喜欢出‘石头’,女生更喜欢出‘剪刀’和‘布’。”朱老师说,无论是男生喜欢出“石头”,还是赢家更喜欢坚持自己上一轮的策略,这都与浙大教授所得出的“石头剪刀布”制胜原理相吻合。

   这项研究大胆创新,值得入选教材

  可以说,“剪刀石头布”这项研究不仅出名了,而且很可能会“名垂千古”,在课本上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此,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育红教授回应称,“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出现在江大商学院本科生的教材上。但是,王育红也认为,“因为这个研究经过了大量的实验过程而且对每个样本进行了行为分析,科学依据充分,所以可以算作是科学研究的典型案例,未来的确有可能入选商学院本科生的教材”。此外,王育红认为,虽然“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并没有像一些专门性强的科学研究一样玄乎高深,“几个普通老百姓凑一起玩多了也能摸出点规律来”,但是能将常识用于研究是需要勇气的,就像陈景润研究1+1=2一样,对于常识的研究放到现在算是一种大胆创新了。

  无锡心港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苏怡溪则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用大量具体的数据将心理学原理量化,是对于科学研究的尊重。”苏医生介绍,“石头剪刀布”制胜试验中表明:男性喜欢出拳头,而女性拳法多变。这一点,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女性的大脑结构决定思维更加宽泛,因而行动更加多变;拳头代表的是力量感的自我暗示,男性又是力量的象征,心理学原理和大数据是完全吻合的。此外,制胜实验得出的大脑喜欢“胜留输变”在心理学上也是早有解释的。“可以说,心理学的缺陷是缺乏数据支持,而这个制胜实验无疑是对心理学的一个论证。”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