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知青文博馆布展完毕 还原"上山下乡"生活

12.01.2015  12:16

知青文博馆中按照原比例复建的红旗供销社。

  上周,位于浦口永宁街道侯冲社区的知青文博馆布展完毕,预计最快将于今年5月正式运营。

  记者实地探访这个南京最大规模的知青文化主题的知青文博馆。正对着文博馆入口,一面刻着《知青之歌》歌词歌谱的纪念墙引人注目。“《知青之歌》作者任毅下放时在永宁侯冲插队。”社区党委书记陈家贵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插队知青却常回来回忆那段知青岁月,“2012年侯冲社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我们开始筹划以独有的知青文化为切入点。

  记者现场看到,这座占地33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文博馆全部由青砖黑瓦打造,模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中央是一块知青自留地和一座按照小茅屋实物还原的知青之家。在知青之家,下放时期知青使用过的旧坐椅、劳动工具、收音机和茶壶等生活用品都依照知青生活原貌摆放。据介绍,除了实景还原外,文博馆还按照“序厅、永宁知青、知青之歌、浦口知青风采、知青体验馆、知青民俗屋”六大主题展示知青们“上山下乡”的生活风貌。在永宁知青篇章,记录着孙晓云和雷晓宁两位当代知青文化名人当年“上山下乡”的生活轨迹。景区负责人王敏胜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分别在永宁公社永合大队和永宁公社六联大队插队。

  在知青文物博览馆中,以原比例复建的红旗供销社布展难度最大。“门头是按当时老浦口地区供销社的样子重建,照明的煤油灯也都是供销社里的老物件。”王敏胜说,供销社里“销售”的搪瓷脸盆、铁皮水瓶都是老知青们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他指着一个漆面斑驳的南京饼干铁罐子说:“这东西也是从老知青家里征集到的,当时这罐子家家户户都舍不得扔。

  在柜面上摆着的梅花牌蛤蜊油也承载着知青下乡的回忆。王敏胜告诉记者,这个安徽芜湖生产的东西南京早就没有了,是现在生活在安徽的下乡知青捐赠的。实际上,文博馆收藏的5000多件老物件都是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曾经在江浦插队的老知青们无偿捐赠的。“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与老知青们联系,陆续收集展品。”王敏胜介绍,“像红袖章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到了700多种,超过1000面,数量也是国内最多的。

  据悉,知青文博馆是侯冲打造知青故里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除文博馆外,目前知青一条街主体也已建设完成,乡村大食堂、知青农场等配套主题项目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试运行。(毛庆 张昊)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