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气象局、地震局实地督办群众诉求 优化体验让科普馆更亲民

28.03.2019  09:13

  科普馆藏在“深闺”无人识,没有常态化对公众开放,互动项目形同虚设……针对25日江苏省政风热线直播中百姓抛出的“辛辣”问题,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立即组成问题督查组。26日,记者跟随督查组来到南京地震科学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现场跟踪问题督办情况。

  26日上午9点多,省地震局局长刘尧兴带领督查组来到设于南京基准地震台内的地震科学馆。一进门左拐,督查组就发现1个展示震态的电子显示屏无法使用,工作人员很快把问题记录下来,并要求立即维修到位。进入馆内,刘尧兴实际操作每一个互动项目,了解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记者注意到,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与探索过程,科学馆设计的互动项目不少,比如利用VR技术模拟地震开裂、地壳运动,带参观者体验“地震实感”,利用电子科技手段对张衡地动仪的复原过程解密,引导参观者通过搭建积木的方式了解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等。但记者在这些互动项目旁,都没有看到相关的操作指南,也没有工作人员在旁指导。

  25日的政风热线直播中,暗访记者实地操作了几个互动仪器,均以失败告终。对此,南京基准地震台台长陈飞解释,这并不是仪器坏了,而是记者操作不当所致。昨日实际操作了一遍,也证实设备并没有出现问题。“举一反三,这也反映了我们在服务参观者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针对政风热线提出的科普馆没有常态化开放的问题,陈飞告诉记者,工作日接待团体预约,周末对散客开放,也是受科学馆人力条件限制的无奈之举,“目前的条件下还无法做到全面对外开放”。他说,春秋两季前来预约参观的团体很多,主要以学校为主,最多的时候一次要接待500多人的参观团队。对于团体预约,科学馆会派出工作人员讲解,但是周末面向散客开放时,则没有专门的讲解人员,这也让不少单独前来的市民体验感变差,引发吐槽。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刘尧兴提出了4条整改措施,并对其中不少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比如,4月底前科学馆要为所有的设备仪器添加讲解文字,年底前为所有项目配备语音讲解等。另外,他还要求给每一位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征集群众意见。“科普馆本身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下午,记者又来到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针对节目中提到的科普馆周一至周五仅接待团体预约,周六日才对散客开放的问题,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长孙燕解释,由于博物馆紧挨江苏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气象服务中心等业务部门,如果场馆一直对公众开放,会对业务部门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长时间开放目前不现实”。对于节目中提到的问题,博物馆拿出了整改方案:每周五下午2点-5点实行不预约参观,其它时间预约开放,个人需跟团体拼团,享受统一的讲解服务。“我们也欢迎市民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让博物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本报记者 顾敏 赵一阳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