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惶恐之心诗游靖江——访著名话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冯福生

09.05.2015  10:50

 

站定,微笑,闭目。活动现场,他仿若置身无人之地,身旁是靖江五月的柔风,极目是靖江春天的绚烂。短短两首诗的演绎中,全场的激情被他点燃,一次次雷动的掌声,一次次情感的迸发,都循着诗歌的起伏跌宕,让人在他的引领下,探寻着靖江的骨血和灵魂。

 

5月7日,冯福生随行踱至靖江百蔚园,坐在窗口的红木椅上,似有久违的放松和安然。他并不避讳自己的操劳,来靖江前,他在北京每天连演三场,直至需要卧床休息。接到邀约时,他有些力不从心,却在看到诗歌的一瞬间,改变了主意。

 

读着《靖江的靖》和《靖江山水盆景》,他竟发现,自己对这个从未到达的“小城邑”,竟是似曾相识,那个泊着“孙吴的船”的靖江,印着“岳飞的马蹄”的靖江,“兰花葳蕤”、“香橼茂盛”的靖江……是时候会一会这个故友了。

 

74岁的老艺术家,坚持调整状态,南下靖江。只是在他看来,这两首诗歌里,用太过精湛而具象的文字,表达了靖江这个城市的风骨、文化和柔情。抱着对一座城市和一城人民的敬意,这位曾主演了《李清照》《文成公主》等上百部话剧、电影的艺术家,竟说深感惶恐。他惶恐于自己对靖江除了汤包知之甚少,担心演绎不出靖江人的聪慧和拼搏。

 

不过是两天的光景,冯福生就似乎沉着在心。他在日暮的微风中漫步靖江街头,甚至以为到了北京的王府井,在清晨的鸟鸣中拂过绿叶的露珠,不偏不倚寻得了靖江细微灵秀的美好。

 

舞台上,他激昂时振奋全场,深情时引人入胜,细腻时入木三分,而读到“灵动”之词时,他却卖萌地戳了戳自己的脑门,全场莞尔。

 

一座城市,对诗歌的尊崇至此,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实乃不易。让更多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认同诗歌,走进诗歌,藉由诗歌触及靖江的血肉和灵魂,是这个活动的最大功绩。”他说,在惶恐之中诗游靖江,是人生大幸,他没有任何理由敷衍靖江和怀德学子,没有任何理由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失望。他对靖江的印记,也会随着他到达北京、南京,到达一切对生活存有爱意的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