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真金白银”助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

21.11.2016  20:05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财政厅获悉,自2009年实施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办法以来,已有来自全国1100余所普通高校的2.77万名应届毕业生赴苏北基层单位就业,江苏省财政安排学费补偿总额度4.98亿元,对促进苏北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出生于河南兰考县的郭盼2009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金湖县的江苏宝应湖农场,专门负责植保与栽培技术,5年后,他被提拔为农业中心的副主任,还在农场结婚安了家。“知识改变命运。虽然兜兜转转我还是回到了农村,但与传统的农民却有天壤之别。说实话,我从上大学到工作,一路上都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没有助学贷款,我可能连大学学费都交不起;学费补偿又给我‘雪中送炭’,4年补学费共10000元,等于政府支持我免费读了一个大学。”郭盼是享受学费补偿办法的第一批高校毕业生,他的爱人毕业后回到农场,也享受到了同样的“红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戳中了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陈石想体验农村经济生活的心声。2015年,他从中国矿业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同时考上了淮安建设银行和金湖县大学生村官。“选择银行,那么我今后的人生可能就固定那样了。而到农村,既能多一些人生经验,还有2.4万元学费补贴,未尝不可。”如今,在陈桥镇万坝村扎根了1年多的陈石,正发挥自己的金融知识优势,带领村民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争取将当地大米品牌做响全国。

  缺乏人才是落后地区基层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宝应湖农场场主赵建坤坦言,目前场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平均年龄在53岁。眼下农业现代化步伐在加快,这里迫切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办法对缓解基层人才断层的尴尬有很大的帮助。2009年至今,农场已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引进了42名大学生作为人才储备放在技术、管理岗位,这些新鲜的血液会让农场更加生机盎然。

  按照江苏省财政厅联合省教育厅出台的办法,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额度按其在读期间实缴学费金额分学年确定。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限额:2014年之后(含2014年)入学的,每学年本专科生8000元、研究生12000元;此前入学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均为每学年6000元。

  为了更加规范学费补偿资格审核工作,简化补偿申请与资金拨付手续,去年,江苏省重新修订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办法》。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新办法明确了基层单位的范围,即在政策实施范围内从事大学生村官、农村中小学、公办卫生院、水利站等公共服务的机构,以及国有农(牧、林)场和煤炭、石油等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企业。同时,要求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苏北基层单位连续工作达36个月(含)以上,且就业单位连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政府一次性返还其攻读最后学历期间所缴纳的学费;未满36个月,则自动失去补偿资格。

  “我们培养一个成熟的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要3—5年,3年再返还学费,对我们稳定人才非常重要。这个时间也是重要的转折点,留下的人才全面了解农场,既会技术也懂管理。”赵建坤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