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11.02.2015  13:03

  1月20日,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在会上作了《创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让体育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的主题发言,介绍我省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强化政府职责,主导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示范区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体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和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省体育局等21个省级机关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示范区建设职责任务分工。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法》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召开省级示范区创建培训部署会议。二是转移政府职能,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提供途径。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一方面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覆盖,另一方面,扶持体育社团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积极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目前全省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3万名,其中国家级1204名、一级9258名,国家级和一级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标准制定和效果评估,委托南京财经大学制定《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并由省体育局印发。三是坚持惠民目标,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网络,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2014年,省体育局共举(承)办91项次省级以上群众性竞赛活动。强化科学健身宣传指导服务,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探索发展智慧体育,探索利用计算机远程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提供网络场馆预订和智能赛事组织,开创高科技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新模式。四是发展体育产业,丰实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化和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省发改委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五是促进教体融合,整合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联盟,推进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六是坚持集约发展,拓展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省体育局印发《关于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实施方案》,积极扶持职业体育发展,提升体育竞赛效益。七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编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成果汇编》,建立一套完善的设施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监督评估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