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女教师刘芳: “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16.10.2015  23:25

   盲人女教师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新华社记者李柯勇、李春惠

  9月28日,刘芳在心里辅导课上授课。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

  都说后天失明的人最痛苦,可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

  在她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刘芳,贵州农村中学一名女教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2007年,一纸命运判决从天而降,医生说刘芳的眼病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那年她26岁,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刚工作四年,跟相爱的人结了婚,8个月大的儿子在襁褓中咿呀学语……

  刘芳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变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01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

  2006年,她看到的最后两个字,是课本封面上的“语文”。

  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但是,初见刘芳的人,很多都不相信这是个盲人。

  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2008年初冰雪灾害时,小区停水停电,她拎着大桶,摸索着下6楼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头顶摇摇欲坠,天寒地冻,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晕倒在地……

  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绝望、沮丧、灰心,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

  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

  写板书,她有时会写歪,有时重叠到一起。一次,没留意走到了讲台边缘,一脚踏空,摔在垃圾桶上。学生奔过去扶她,说:“最后两个字都写到墙上去了。

  眼睛沉入了黑暗,唯有心能抓住光明。

  她尚未全盲时,有一次学生们发现,刘老师把课本拿倒了,照样侃侃而谈,这才知道,她根本没有看书,而是在背诵课文。

  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心里。视力越来越差,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

  她用耳朵批改作文。学生朗读,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听、说、读、写,多种训练同时进行,比单向的教师批阅效果更好。

  在她的视力不断衰退时,她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