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联耕联种写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07.02.2016  11:14

  盐城新闻网-盐阜大众报讯 1月2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源自我市基层创新实践、得到多方肯定的“联耕联种”被写入其中。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但长期分散经营,农田碎片化严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一些地方土地流转慢,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这些难题怎么破解?

  2013年秋播,我市射阳县用“联耕联种”这样的生动实践给出了答案:由村委会组织牵头,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用打桩等形式确定界址,破除田埂,填平界沟,将零碎农田连成大片田块,联合耕种经营,土地规模由分散转向集中,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农技推广由单一转向集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经过探索实践,“联耕联种”的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受农民欢迎,荣获了2013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政策、江苏农业创新十大举措之首,并写入2014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目前,我市已全面推广这种模式,截至去年秋播,推广总面积超过500万亩,出现一批万亩连片大田,最大一匡面积达3.2万亩。

  我市的创新之举引起广泛关注,全国“三农”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驻点调研,多个省市组团来盐城观摩学习。中央农办调研组来盐调研后认为,“联耕联种”没有割断农民与土地的直接联系,保留了农民家庭经营的内核,充分发挥了农户间合作的益处。

  这种方式可以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能让广大农民参与其中、体现社会公平,又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土地不流转也可实现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研究制定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三农”专家贺雪峰、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院副院长何慧丽等认为,“联耕联种”是坚持、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它用实践回答了少数人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能否长期坚持”的疑虑,对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季惠凤 周俊 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