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字品牌叫响大上海

01.12.2014  23:07
        金爪黄毛的大纵湖大闸蟹,饱满香绵的射阳大米,鲜美诱人的大丰虾黄酱,嚼劲十足的秦南水牛肉,极具保健价值的滨海白首乌……1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上,我市36家企业展出的120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一经亮相,迅速得到上海市民的热捧,销售一片火红。3天时间,我市在沪现场销售农产品333万元,洽谈贸易项目275个,贸易额达16.5亿元。
        “老产品”依然受宠“新产品”大放异彩。“我早上把整个展厅转了个遍,试吃了好几家的大米,综合比较下来,从价格、品质到口感,还是盐城的射阳大米最好。”11月22日上午,在射阳沈氏农副食品加工公司展位前,上海奶奶李桂琴一口气买了7包大米。“昨天我们准备了2万元的货,大半天就卖完了,赶紧让仓库又送点过来。”公司总经理沈祥容笑着说,连续参加了好几年的省农交会,今年向我市筹备组申请参加时,筹备组建议他在大米包装上多花点心思,“今年我们的大米除了常规包装之外,还另外增加了纸质拎包装和草编篮子装,市场反响很好。
        大纵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着力创新产品流通方式,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用手机软件扫一下螃蟹身上标牌的二维码,就能得到这只螃蟹是来自大纵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信息。”上海市民张磊饶有兴致地听着促销员的介绍,得知可以在其“天猫”官网旗舰店上直接购买到大纵湖大闸蟹时,他很高兴,“以后不用出家门就能买到正宗的大闸蟹了”。
        首次亮相省农交会的秦南水牛肉,凭借其纯正口感和冬季滋补的功效,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省农交会,原本以为会‘叫好不叫座’,没想到销售情况还挺不错的。”秦南秦水牛业公司经理尹晓冬直呼意外。
        “我身体不太好,但又爱喝点酒。这下好了,有了白首乌养生酒,既解了馋,又不怕喝酒伤身了。”上海市民李育材拎着刚买的4瓶酒,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展厅。“白首乌养生酒是我们今年带来参展的新产品,目前来看,上海消费者对这个新产品的接受度比预期要高。”滨海白首乌展位客户经理袁萌说。
        毫无疑问,这场农产品展销会,让钟情盐城特色农产品的上海市民一饱口福;参展的众多盐城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示着盐城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企业实力,收获颇丰。
        加强资源推介促进产销对接。11月21日下午,我市在上海专门举办了名特优农产品专场推介会,60多名嘉宾和客商应邀出席。会上,盐城费氏食品公司、响水海辰农业发展公司、富川生物科技(江苏)公司等24家盐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生产经营企业,与上海农产品经销单位现场签订了农产品合作协议,贸易额达28.5亿元。推介会上,还为首批20个在沪盐城农产品直销窗口代表进行了授牌。
        “长期以来,盐城一直就是上海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生产的粮油、蔬菜、猪肉、水产、家禽、禽蛋,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被端到上海人的餐桌上。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冯志勇在推介会上,对我市农副产品保障上海市场供给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市农委副调研员张玉林告诉记者,为了参加好这次省农交会,市农委事先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精心筹备部署,组织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为的就是展示好我市特色农产品,宣传好我市农业发展新成效,进一步促进产销贸易合作,树立巩固农业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实际上,我市农产品走俏大上海,并非是这次省农交会上的“意料之外”,而是盐沪两地长期交流合作“预料之中”的结果。今年4月28日,成立的盐沪农产品商会,为我市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强与上海市场的产销对接搭建了桥梁和纽带,有力提升了盐沪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我市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资源互补,两地在园区共建、项目承接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我市每年销往上海农副产品达到500亿元以上,日供应农副产品万吨以上,成为上海最大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上海光明集团等20多家企业在盐城设立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盐城50多家农副产品基地直通上海,盐城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后花园”。
        坚持以质取胜加快品牌建设。小小一瓶调味酱,每年能在上海实现销售额200万元。在大丰福到乐水产食品公司展位前,公司负责人沈斌告诉记者,他是省农交会的“老成员”了,公司一直坚持健康原生态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将传统调味品做成营养型食品。“我们的经营理念和本届省农交会‘安全健康、绿色精品’的主题十分契合,产品品质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
        为了让“”字农产品品牌叫响大上海,让更多盐沪企业合作开花结果。近年来,盐城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市场建设,建成了江苏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成功探索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监控新途径。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搭建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智能农业发展。
        “市场上大米的品牌很多,上海消费者对射阳大米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好口感’的名声和品牌已经建立起来了。”在沈祥容看来,产品市场口碑好、品牌影响力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盐城市基本每年都在上海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西瓜节、大米推介会、无公害农产品信息发布等活动,积极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不断加大品牌建设扶持力度,强势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通过包市场、租摊位、设窗口、进超市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我市农产品在上海的知名度,很多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上海一些大市场、大超市长期合作的产品供应基地,一大批“”字优质名牌产品深受上海客商和市民的喜爱。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盐城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农业资源。我市将坚持以生态、外向、高效为方向,全力以赴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继续加大接轨上海力度,不断促进盐城农产品与上海市场的产销对接,深化两地合作,推动盐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销企业增利。
       
作者: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