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滨海滩涂成了新能源的“聚宝盆”

06.06.2017  10:22

  新华网南京6月6日电(魏薇)滩涂,既是上天给予盐城的地貌考验,也是一份特殊的资源礼物。近年来,江苏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合江苏地理实际情况,做巧、做好江苏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让面积与日俱增的滨海滩涂焕发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从一张蔴织渔网到百万亩滩涂围垦大开发

  位于东台市城区东部65公里的黄海之滨,弶港,坐拥85公里的海岸长线和156万亩的连陆滩涂。襟藏水下沙洲潜在的土地,每年以一万多亩的成陆速度向大海拓展。

  除了盐篙子、茅草和芦苇,滩涂长不出其他庄稼,涨潮的时候就是海,退潮的时候就是滩。随着潮涨潮落和泥沙堆积形成的滩涂,聚集了赶海的渔民们在此群居。自古以来,弶港人与大海相依相博,他们熟练运用着蔴编织的渔网趁着涨潮时下海猎渔,形成了独特的“打弶”文化。

  渔家风情令人心醉,而对滩涂的围垦规划、高效利用更令人眼前一亮。滩涂围垦作为江苏省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两大重点之一,按《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从2011年起到2020年,江苏省计划在东台沿海围垦100万亩,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面积。在3年内,先期围垦40万亩。东台,这片生长的土地将倾力打造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

  离陆地最近的条子泥垦区,总面积40万亩,连同东台市境内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围垦的60万亩,共同构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主体部分。2011年起动工的一期工程匡围面积10.12万亩,新围海堤27.4公里,新筑隔堤14.3公里。目前匡围工程已竣工,正有序推进综合开发,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规模集约、观光旅游、绿色生态和高效养殖基地。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江苏沿海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基地。放眼中国经济成长最快、最具实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江苏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同步推进,必将发挥出叠加效应。

  丰富水产和自然风光也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优厚条件,东台沿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滨湿地。在这里,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交相辉映,以绿色产业为基础,以生态休闲为定位,东台沿海旅游观光正紧扣“”的主题,叫响绿色品牌。

   高效整合 滩涂“风光渔”尽收光能发电

  东台沿海滩涂广袤,“风光”资源得天独厚。着力以战略资源换取战略投资,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的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成为滩涂利用的新增长极。

  在东台沿海滩涂开发先导区“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里,水面上成排的太阳能电池板形成整齐划一的矩阵,随着阳光的变换而进行角度调整,早晨向东,傍晚朝西,吸收着滨海得天独厚的充沛光能,太阳能风车错落有序地安插其间,随风转动。

  普通的光伏下面是平地,而这里的太阳能电池下是平整的水面。中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东台电站站长刘加勇介绍,这是基地按照集约集聚的开发理念,形成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的“立体式”开发模式,该综合利用模式为全国首创,实现滩涂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水面养殖在光伏下可以调整水温,适宜鲻鱼和小白虾的养殖,亩产值可达到3万元,不仅可以对冲土地租金的成本,水面对阳光的反射还可以加大光伏发电。“整个公司2600亩的光伏面积,我们已经达到一年能发电1亿瓦,能满足8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刘加勇介绍。

  “十三五”期间,“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2G瓦,创城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区。随着神华集团、中节能、国机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纷纷落户,据统计,东台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030兆瓦,其中风电780兆瓦,光伏250兆瓦,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创成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实现滩涂资源的再生利用,生态示范效应突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