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招破解交通拥堵:校门口铺神奇“绿地毯”

28.01.2017  10:03

  今年元旦,盐城市实验小学门口出现一条醒目的绿色通道。每天上学时间,孩子们踏上这条由老师、交警、特警、保安护卫的“绿地毯”,就能安全入校。校门口拥堵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盐城采取在校园周围设置“绿地毯”等管理措施,破解这一难题。

  校门前移

  孩子走“绿地毯”进校

  17日11:10,盐城市实验小学寒假前的最后一堂课结束,四(5)班班主任施明慧召集学生放学。

  与以往不同,施明慧带领的40多名学生,除本班学生,还有四(4)班学生。学校南门口是东西向的希望路,放学时作为单行道,路两端有交警对机动车实行管制,西进东出的汽车很少。师生们走过斑马线来到路南,候接区的家长带孩子离开,方向一致向东。记者注意到,学生及家长全部离开用时约3分钟。

  “以前每个班自己放学,学生由老师送出校门后,再由家长带着各自散开。几乎每天都是汽车、电动车对流,交叉成麻花,乱糟糟的。”对比过去放学的场景,施明慧感慨:“现在放学,时间错开,方向分流,两班一组,分成东西两支路队,各由一位老师领出校门,减少穿插点,整齐有序,节约时间。

  希望路双向四车道,宽不过15米。绿化带两侧,依次是人行道、健身步道。记者发现,机动车道内装着中隔离护栏,以往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机动车驶上对面车道的现象不见了。而在希望路两侧的健身步道上,靠围墙一侧80厘米宽的路面被涂上绿色,这条鲜亮的“绿地毯”上标着“安全通道”,并竖起红黄相间的隔离桩。

  “过去为让孩子少走路,车能挪多少是多少,实在不行停路边,肯定要堵别人的路,但没办法啊。校门口这段路,我还得把孩子送过去。” 家长刘玉峰有些无奈。不过,“绿地毯”出现后,他不再担心:“车到绿道旁,孩子下车就进入安全通道,那里有人护学,我可以放心离开。这条‘绿地毯’,把校门前移了!”正在路上指挥的交警茆同同介绍,希望路及学校东门紫金路上,都铺设“绿地毯”,加起来长约500米,最远的一条从校门口延伸出去约200米长。

  “学校共125个班级,7300名学生,教职工400人。一个学生对应一位家长,早晚上学、放学期间,有1.5万人进出校门口,拥堵可想而知。”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雷燕说,“今年,市交警支队在学校附近推出限时单行道、学生同向分流等组合拳后,学生上学、放学变得很顺畅。原先放学要半个小时,现在15分钟就散开。我从三楼办公室往下看,放学就是一道风景。

  人车不滞留

  微循环解校门口拥堵

  17日11:50,距离盐城市实验小学约1公里处,盐城中学中校区到了放学时间。校门西侧正对着的解放路是盐城市区主干道,又赶上下班高峰,人喊车鸣,路面十分拥堵。虽有交警现场疏导,但等着接孩子的汽车在靠近绿化带一侧的机动车道上排成长龙,而过路车急于离开,在学生潮中抢道,险象环生。

  “儿子放学时间不固定,我提前20分钟就到了,先占个位,来迟了没法停。”记者敲开一位于姓家长的车窗,她正悠闲地刷着手机。记者提醒她别把车停在机动车道,对方瞪大眼睛反问:“前面那么多车,我飞过去?

  “校门口拥堵一直是交通管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六大队中队长征伟回忆说,“前几年,盐城市实验小学周边道路,像盐中门前这样的违法乱停天天发生,我们警力太少,抓都抓不过来。我们对实验小学家长接送方式做过调查,发现竟有私家车949辆、摩托车32辆、电动车5000多辆、三轮车144辆、自行车358辆。

  随后,交管部门拿出两套方案,利用交警微信平台宣传,并发放7000多份《告家长书》,征求家长、学校及附近居民的意见,多数人倾向于目前实行的微循环方案。家长如果从东面来,在“绿地毯”处放下孩子,再向南或向北拐弯就可离开,不用调头。这样就在校园外形成微循环,人车不滞留,拥堵自然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把这里建成学校交通安全示范点,下一步,我们将把紫金路北的断头路打通,与北侧主干道相接,让行人车辆分流更快速。” 征伟介绍,方案还在不断优化,将在学校外围装上广播、视频系统及电子显示屏,让候接区的家长了解孩子有没有走出校门。

  两分钟停车

  倒逼家长“绿色”接送

  校门口有了“绿地毯”,家长真的能做到即停即走?

  “对开车的家长,我们给出两分钟停车时间,足够孩子下车;两分钟后,如果车不开走,电子警察便会抓拍,并视违停处理,罚100元记3分。”征伟解释说,这样做,就是要让大家感到,学校附近车不好开,从而倒逼大家更多选择绿色出行。

  雷燕同样劝导家长们尽量不开车接送孩子。她说:“学生住在施教区内,离学校不会太远,家长可以骑非机动车,或者坐公交,甚至可以带孩子步行到校。

  盐城市实验小学东侧为住宅小区,西侧有瓢城夜市,南侧是居民集中居住点,记者绕学校一圈,发现南门、东门除了并不宽阔的希望路、紫金路外,没有丝毫可拓展的空间,而这种状况在城市中小学校并非个例。

  “校门口拥堵,预留空间又小,化解这些难题,必须用活智慧交通和善治交通的理念。同时,规划建设校园时,应科学布局,预留必要的空间。毕竟规划是源头,而交通管理处在城市管理的最末端。”盐城市公安局分管交通管理工作的领导王炜认为,破解校门口拥堵,除了交警部门,需要家长、学校等多方协力。城市功能配套、市民素质提升,能否跟上城市发展进程,是交通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优化道路交通环境,不能仅靠治理,更要在“化人”上下功夫,涵养出行礼让的文明意识。(卞小燕)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