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兴产业成转型升级主引擎 绿色发展火生态红利来

11.01.2016  11:07

  新华报业网讯 上月31日,直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制水的集装箱式微电网淡化海水成套设备,从盐城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示范园正式交运印尼,标志该市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从出售饮用水向输出成套设备、提供技术服务迈出坚实一步。

  同样是上月,华东地区首家跨区域、标准化、综合性大数据交易平台——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在盐城上线运营,该市已成为全省数据资源快速聚集地,走到了智慧产业发展前列……

  盐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创造绿色生活方式,走出新常态下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有效路径。

  面对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双重任务,盐城以绿色化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盐下线、总投资20亿元的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正式启用……汽车产业作为盐城的传统支柱产业,正加快向着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目标迈进。“奥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效果很明显,已走在国内同行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前不久为奥新点赞。

  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升级主引擎,启动实施产业创新“十大工程”,大数据、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拔地而起,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开票销售突破15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工业一大亮点,盐城环保科技城汇聚了全国80多家企业、20多家科研院所,形成教育、培训、科研、装备、工程、交易等完整的环保产业链,建成全国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盐城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促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其中,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生态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华麋鹿园创成5A级景区,富有盐城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荣获最美中国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一带一路”旅游文化名城等称号,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达2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7亿元,均实现翻番。

  盐城全力推行能源转方式、产业转形态、城乡增绿化、工地控扬尘、秸秆禁焚烧,综合施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宜居宜业环境,空无“”、地无“”,“盐城好空气”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深冬时节的沿海滩涂,一排排白色风叶迎风旋转,一块块蓝色电池板闪闪发光,“风光”发电的阵势蔚为壮观。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盐城充分利用占江苏70%的风电、50%的光伏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风光渔、风电车、风电水等综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级光伏为支撑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建设“海上三峡”和国家绿色能源基地。去年,盐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全省第一,风电并网180万千瓦,占全省近50%,风光发电量占全省4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20%左右,提前5年达到国家标准。

  全面布局沿海、城镇、道路、村庄、产业“五大节点”绿化建设,形成强大的碳灰屏障。加快沿海5个万亩林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改造和新建一大批公园和街旁绿地,建成绿色村庄530多个,沿海“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加速形成,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1.4万亩、全省第一,新增绿色通道1047.5公里,林木覆盖率26%,建成区绿地率37.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9平方米。

  去年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最好,其中9月份优良天数比例100%。连续两年全省最好、优良天数全省最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被人民网列为十大洗肺城市之一,同时连续两年全市域没有发生秸秆焚烧。

  大力推进清澈河道、清洁乡村、清新空气、清爽城市“四清”工程,让人民群众享有清新空气、清澈水质和清洁环境。组织实施十大类130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评估。市区核心区38条、114.8公里城市河道整治任务顺利完成,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疏浚任务全部达到时序进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苏北率先高分通过省级全域考核验收。

  本报通讯员宋滨东黄云鹰乔宗华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