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成种田生力军

29.01.2015  02:01
        “‘红颜’和‘章姬’的口味是最好的,但‘章姬’不易保存,‘红颜’包装好了可以放一两天,适合长途运输。”1月12日下午,盐城东台南沈灶镇万桥村农业示范园庶新农场里,老板陈义慧熟练地打开淘宝店铺页面,处理着新来的几笔订单,随后走进连栋大棚,和工人一起把刚采摘下来的“红颜”草莓打包装箱。
        别看陈义慧介绍起果蔬特性起来头头是道,俨然一名农业“专家”,但其实他变身职业农民才不过大半年。去年年初,在上海做装修的陈义慧回到老家,与亲戚一起投资流转了50亩地建起连栋大棚,种起绿色健康的水果蔬菜。“主要种的是秋葵、长寿菜、西兰花等高档果蔬,产品基本通过网络销给高档酒店和都市白领,亩均效益超万元。”转行不到一年,陈义慧已经尝到了成为职业农民的甜头。
        去年,盐城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联耕联种面积达213万亩。受此影响,一批像陈义慧一样有想法、有冲劲、有资本的年轻人,正积极返乡,在经过培训后,当上了职业农民,成为我市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去年以来,围绕“谁来种地”的难题,盐城市开展了农业技能和农民创业培训,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组织起草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与管理的相关办法。”盐城市农委主任乐超介绍,东台市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示范县,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工作。
        盐城亭湖区便仓镇富民村农民卞同荣从事农业种植30多年,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去年,他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向市农委申请认定他的职业农民资格。“虽然还没拿到资格证,但听说我市将尽快出台认定标准,相信我们农民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卞同荣对自己的种植技能很有信心。“职业农民的认定,既让他们的职业得到尊重和认可,又可以让他们得到多方面指导和扶持。”乐超很认同卞同荣的做法。
        去年以来,盐城市组织实施省级农业职业技能、农民创业、职业农民和劳动力转移等培训项目,争取地方性财政支持706.42万元,对农业创业人员在土地流转、财政补助、技术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从盐城市农委科教处了解到,全市依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挂牌建立新型农民实训基地,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861人,职业农民总数达25.3万人,人员培育程度预估比上年提高4成。
作者:吕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