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拓展“东南西北”开放新空间

08.06.2015  19:32

  中新江苏网南京6月8日电 (记者 于从文)“以积极主动姿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东出海建立新标杆,向南融合搭建新载体,向西拓展富集新资源,向北联手共创新格局,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是盐城的宝贵机遇,也是盐城发展的必然选择。”6月8日,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就该市策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用“东南西北”这个方位词来阐述该市对内对外开放的布局。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对于盐城的地理位置,朱克江用“江苏惟一”来定位,他告诉记者,盐城在沿海中部,才有“东南西北”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这个区位在江苏是独一无二的,区域位置是最佳的,我们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是江苏沿海中心枢纽城市,优势明显。

  朱克江向记者讲述了盐城“东南西北”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他说,2013年我们就在沿海开发中提出北连央企、南接上海、融接苏南、东向出海,到2014年又增加西向开拓,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后,盐城全面规划策应国家战略,拓展“东南西北”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他进一步具体阐述盐城的“东南西北”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说,向东出海面向日韩港台,向南面向上海和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向西对接淮河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以及欧盟国家,向北与央企合作和建立盐连合作示范区。

  朱克江说,盐城向东出海开放,不能不提即将建设的中韩(盐城)产业园,目前,韩国是盐城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贸易合作国,韩国在盐投资企业达653家。2013年盐城与韩国有关方面提出合作建立中韩(盐城)产业园的构想,今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定,盐城作为韩资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已得到中韩两国政府正式认可,盐城与烟台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中韩产业园落户地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经贸、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合作交流,共同把中韩(盐城)产业园打造成中韩全面合作的标志性典范工程,成为盐城对外开放的新标杆新高地。”朱克江表示。

  建立中欧生态园是盐城加快向西开拓,主动策应“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开拓扩大对欧洲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朱克江告诉记者,盐城将在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中欧生态园,借鉴德国低碳、高效、科技、绿色、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引进和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等产业,借鉴欧洲先进的园区管理模式,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生态产业实践区、高新技术先导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朱克江还介绍说,盐城一直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快纺织轻工、机械装备、建筑等优势企业和富集产能“走出去”步伐,盐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40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6亿美元,项目涉及7个“一带”国家和33个“一路”国家。

  对于盐城这座江苏乃至中国沿海中部城市的发展态势,朱克江用“有活力又有张力”来描述,他直言,一座城市说有活力很容易,但是张力却是不好说的,他进一步说,张力是一座城市现在和以后释放的潜能量。他用一系列数据来注解盐城的张力,今年1到5月份盐城全市进出口和出口总额均列苏北第一,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增幅连续4个月全省第一,对五大洲的出口全部保持两位数增长。盐城自主创新能力排江苏前列,前不久江苏经信委公布的120个首台套自主创新产品中,盐城有17个,占七分之一。

  “一带一路”战略是盐城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朱克江表示,盐城将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主动融入,找准定位,抬高标杆,打造江苏充满活力与张力的重要增长极,实现江苏沿海中部崛起,使盐城成为沿海地区策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示范区。(完)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