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的密胺餐具不合格

31.12.2015  17:17
耐污染性不合格的密胺餐具呈现出明显的红色

  由于轻巧、美观、耐低温、耐蒸煮、耐污染、耐跌落等性能,近年来密胺塑料餐具普遍受到大家的欢迎,深获儿童的喜爱。不过在30日苏州市质监局公布的密胺塑料餐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结果中,有24%的产品被判为不合格,其耐湿热性、耐污染性、甲醛单体迁移量项目不合格,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美耐皿,它以密胺模塑粉为原料,经模压成型制作而成,现已被广泛用于快餐业和儿童饮食业,主要被制成托盘、筷子、碗、盘、勺、快餐盘(盒)、杯、汤盅等。

  经检测,50批次样品中经检验合格38批次,合格率为76%。包括:耐湿热性1批次不合格,耐污染性10批次不合格,并有6批次密胺餐具甲醛单体迁移量项目不合格,甲醛单体迁移量最大值达115.1mg/dm,为限量值的46倍。

  记者看到,这些不合格的产品中,耐湿热性不合格的产品经过试验后出现了表面发白、裂纹的现象;耐污染性不合格的试验后则外观颜色变化显著。苏州质检所材料检测室主任刘丽霞表示,上述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若遇到酱油、醋等容易渗入,不易去除最终污染餐具。

  同时,检测人员还对所有的密胺餐具进行了甲醛和三聚氰胺单体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迁移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在酸性介质中,高温和长时间浸泡后,密胺餐具中甲醛和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显著增加。对此刘丽霞建议,密胺餐具在酸性介质条件下最安全的使用温度不超过60℃,“因此在日常使用中,餐具应尽量避免盛放酸性热食。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密胺餐具时优先选择大型商场和超市,认准QS标志;尽量选购表面光滑、致密、光泽度好、没有划痕的100%密胺材质的餐具,其质量安全性比材质为“脲醛树脂+正表面密胺粉”的餐具更可靠。且不要挑选颜色太深、色彩过于鲜艳、双色或者贴花的密胺餐具。

  使用时,刚买的密胺餐具最好在沸水里加醋煮两三分钟,或常温下用醋浸泡两个小时,让有害物质在正常使用前尽量地释放出来;要避免盛装酸性物质如可乐、醋等,还要避免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使用。

  密胺餐具禁止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其制冷、加热温度应控制在-30℃到120℃之内。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密胺餐具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释放量会增加。清洗时最好不要用清洁球擦拭,也不宜用强酸强碱类的洗涤剂(如去污粉)来清洁餐具,这都会对密胺餐具表面的薄膜产生破坏作用,导致露出内层材料(如脲醛树脂),如果这些物质被人摄入体内,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