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亮千家万户的南京明瓦廊 如何走上网红小吃街区之路?

02.07.2019  19:52

  味觉的记忆,总是美好而温馨的。无论身处何方,最令人难忘的,总是舌尖上存留的美味。所谓的美味,未必就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或许只是一条小小的铁板鱿鱼、一块酥脆的薄饼……家常味,世俗情!

  新街口地区环境好、上档次的大饭店不少,可正宗的“吃货”却独独偏爱明瓦廊这条小巷子。

  著名的旅行指南《江苏》一书中,这样写道:“明瓦廊是一条南京的吃货们必去的小街,几乎一家接一家的小吃店小饭店,散发出了各种诱惑人的香气。

  项记面馆、金味栗子、洪泽湖小鱼锅贴、老头盖浇饭、易记皮肚面、鸡蛋灌饼等物美价廉的小店看似不起眼,却经常引起吃货们的排队等候。

  这条曾经的南京小吃街正在整治中,我们采访了熟悉这里的餐饮业内人士,讲述这里的前世今生。

  这里曾经是照亮千家万户的地方

  南京每条街巷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绝美韵味,这些韵味都深藏在历史记忆中,跳跃在路边的显眼的路牌上。

  新街口西南的明瓦廊,一听这名字,压根就与美食没什么关系,从明初至清末这里是生产和经营明瓦以及明瓦灯的地方。

  什么是“明瓦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夏仁虎在《秦淮志》中详细记载了明瓦廊的来历:“羊角灯者,昔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采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联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清代宫中亦用之。前辈灯船赋,多称羊灯盖指此。

  这“明瓦灯”有多受欢迎,清代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中就有这么一段:“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

  《儒林外史》中的“明角灯”其实就是“明瓦灯”,它也是金陵人家当时常用之物。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明瓦廊小吃街

  随着短视频的出现,本来就很火的明瓦廊小吃街又着实火了一把,外地游客来南京必须要来这里溜达几圈。

  可在几十年前,明瓦廊还只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巷,夜晚的明瓦廊冷冷清清的。可渐渐地,聚集在明瓦廊的小吃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数不清的小店铺丰富了明瓦廊的白天黑夜,这里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安乐园清真菜馆总经理严正渝告诉紫金山新闻记者,他认为明瓦廊美食圈的形成离不开地理位置优越、单品易出爆款、目标群体清晰等多个原因。

  明瓦廊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位于新街口CBD,自带客流,新街口商场多,商场里购物的消费者、新街口的白领都是明瓦廊的消费群体。

  从经营业态上看,明瓦廊的美食小店都是“小而精”的单品店。顾客进店以后指向性非常明确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而且经营者在采购、研发、烹饪、宣传、营销方面都能实现专一,很容易成为某个品类的“专家”。

  就像这里的皮肚面最为人称赞,每一块都吸满汤汁的皮肚蓬松绵软,含在嘴里满满吸吮着汤汁,尤为爽;简化了的“小鱼锅贴”,只有薄饼没有小鱼,酱刷在滚烫的锅贴上,一股子酱香味扑面而来;筋道爽滑的铁板鱿鱼,配上秘制酱料,味道口感紧密融合在一起……

  夜晚是明瓦廊人最多的时候,来自各地的食客聚集在此地。严正渝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街口地块还没有完全定型,明瓦廊的房租相对较便宜,大量的个体户聚集于此。“他们不是国有的餐饮公司,积极性非常高,晚上一直做到没人才舍得关门。”而年轻人精力充沛,新陈代谢旺盛,喜欢刺激,但经济消费能力稍差,又习惯晚睡晚起。二者一拍即合,让夜晚的明瓦廊一度成为“深夜食堂”。

  空间发展杂乱、基础设施落后、食客乱扔垃圾、网红小吃无证经营……这些城中特色街区的“通病”,让明瓦廊在旅游发展中受到严重制约。今年明瓦廊开始了华丽变身,有关部门对明瓦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比明瓦廊早十多年“消失”的王府大街美食

  严正渝告诉记者,十余年前,明瓦廊、石鼓路、王府大街形成了一个较大美食集群,明瓦廊小吃街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2000年左右的时候,明瓦廊与王府大街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南京一条老牌美食街,王府大街向来是新街口地区写字楼里白领们解决午餐,组织朋友聚会的首选地,集聚了川菜、杭帮菜、湘菜诸多菜系。这块曾经的‘黄金宝地’如今跟美食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早年间,有人剖析过王府大街美食没落的原因:王府大街改成由北向南单向行驶的道路,这放跑了不少客流;金鹰大酒楼、侨鸿贵宾楼等多家饭店被拆迁,让这里失去了中心;区划调整让王府大街美食失去了“骄子”地位。

  南京人喜欢的味道,并不完全源自南京。鸡鸣酒家的汤包来自苏州,华江饭店的小龙虾来自盱眙,回味鸭血粉丝汤来自镇江,牛肉锅贴、牛肉粉丝是清真菜……这些都被南京人接受了、吃火了……久而久之,变成了南京的美食名片,也是最接地气的南京味道。

  那为什么后来加入的门店没有维持王府大街在南京美食界龙头老大的地位呢?严正渝在这条街观察了多年,他说:“现在的王府大街上美食门店,三个月就换一次老板。

  其实,南京的美食江湖里,不管涌入多少网红,但是让人吃得落胃舒心的,还是那些传统老店里的传统味道。这些味道是经过时间淘洗后,最契合南京人口腹之欲的美食。

  小吃街区正在向城市外围走去

  曾经,南京有夫子庙、王府大街、狮子桥三大美食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如今夫子庙美食圈依靠莲湖糕团店、奇芳阁等几家老字号越做越大,不断传承秦淮小吃,但王府大街、狮子桥却渐渐与美食说再见!

  不过,这也不必担心,这是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虽然部分城市闹市区里的美食特色街区渐行渐远,但城市外围的小吃街市却在“突起”。严正渝说:“到了晚上,云锦路人气非常旺。

  夜生活的活动范围由住宿点和交通便利度位置决定,明瓦廊靠近新街口交通枢纽,食客吃了就可以走,所以夜晚格外热闹,而云锦路则聚集着大量城市外来人口,相对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大量人群,小吃夜市也就形成了。

  仔细推敲起来,这些小吃街区中真正属于南京本地的小吃并不很多。当年很多人来南京谋生选择了饮食业,因为这个行当门槛低,成本少,只需少许本钱就可以做起来。又因为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客体,互为作用地形成了风味小吃百花争艳的格局。

  小吃丰富了城市生活,不过,随之产生的油烟、噪声污染等问题,一直受到诟病。如何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如何在方便市民的同时又不扰民?这也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翟羽)

来源: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