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的利益奉献永不过时——与孙晓梅烈士对话

18.06.2016  18:13

 

  对话人:朱虹(30岁,无锡市锡山区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村官)

  “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众所需要的‘名’和‘利’,我并不稀罕个人‘名’和‘利’。我们除了为大众谋福利而奋斗外,个人的利益本来是放到后面的。

  “时代是向前进的,历史的轮子决不会向后退,所以青年人特别是有理性的青年人,一定会拉住历史轮子一同向前进。

  “我们要解放人类,首先自己就应该有勇气来改革。

  ……

  当我读着你给母亲信中的这些“宣言”时,是多么热血沸腾!

  这样朴素而铿锵的话语,曾经距离我们多么遥远。它属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属于像你一样为了国家民族甘愿献身的仁人志士,它所凝结的伟大精神和崇高信仰,普通人似乎仅能仰望。可回到家乡做了9年村官之后,我终于热切地感悟到,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在和平年代也并非那么“高不可及”,完全可以融入我们普通人的生命。

  孙晓梅,80年前的你,一位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奇女子。在母亲教导下自学文化知识,接受新思想引领走出乡村,徒步千里赴皖南参加新四军,随后5年里穿越封锁线,出入敌占区,宣传抗战,杀鬼子,除汉奸,传递情报,护送领导,出生入死……“皖南事变”后家人多次写信劝你回家,可你依然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你在信中说:“我相信,只要在全人类得到解放之后,我也一定会被解放的。”曾任中共镇丹、武进县委妇女部长、镇丹中心县委民运工作队队长等职的你,为了女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奉献了青春。1943年在护送新四军干部北渡长江后被日本宪兵队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你宁死不屈,被日军剐掉乳房并残酷杀害。

  “大我”在前,“小我”在后,不惜牺牲“小家”成全“大家”,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使命感,值得当今青年人传承弘扬。

  作为80后,我们习惯沿着父母为自己“设计”好的道路前行:读书,找工作,赚钱,成家生子……许多人追求以“”“”为标准的成功,向往物质化的当下幸福,过日子取代了梦想,关注的总离不开票子、房子、车子……

  20出头的我,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放不下心里改变家乡的小小梦想,放弃了前途不错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父母不理解,老师同学不理解,甚至村民们也不理解——大学生到村里来,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9年过去了,我从青涩的小姑娘,成长为风风火火的“村官”,带着村民创业、致富,领着村子从欠外债的贫困村变成小有积累的现代村庄,让破败的村子变成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风风雨雨中,品尝过成功喜悦,也经历过失意彷徨。我始终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村官,我要做的就是坚持奋斗,改变一群人甚至更多的人,努力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为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只有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奉献一切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谁都应该抱着职业无分贵贱、小事情并不可羞和卑贱的信念,去做我们能做的事业。”你的这些话,真是对我最大的激励。是的,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当下,全国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不就正践行着你的宣言?

  我曾三次创业,每次成功把村民引入正轨后,就退出重新寻找新的起点。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挣钱的“事业”,我说:创业就是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我要通过一次一次“升级”,让山联村越来越富、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我更在乎的,是山联村的“”和“”。

  这几年来,我接触到一大批大学生村官,他们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农村,为了三农事业四处奔走、尽己所能。虽然能力不同成绩各异,但那份责任感、使命感,正是大家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正是你的言行所传递的自强和担当。

  29岁,本该是侍奉双亲、相夫教子的年龄,可是你把火热青春献给了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从容就义。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不同于“弱女子”的豪情和力量。今天,这份豪情仍然值得“同龄”且同为女性的我学习。当听到有人说“女孩子何必这么拼”,当日日早出晚归拿着不起眼的收入、顾不上家里两个稚子时,我总提醒自己汲取你身上的力量,鼓起勇气闯难关,担当起一份应尽的社会责任。

  本报记者 郁芬 整理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