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百水桥南路新发现的明朝石狮 曾是当地村民敬仰的“守护神”

22.01.2015  15:44

  最早的古石狮在千佛崖中国从古至今并不产狮子,狮子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狮子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章和年间,当时安息(在今伊朗)国王阿萨息斯一世派商队沿丝绸之路,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汉章帝。狮子传入中国后,迅速以其威猛的外表受到人们喜爱,被视为辟邪瑞兽。 “南京地区最早的石狮,可以在南京唯一的南朝石窟——栖霞山千佛崖石窟中找到,��

  最有皇家气派的古石狮南京是六朝古都,古代皇宫也用石狮。明故宫遗址公园的北门口有一对造型生动的石狮,往里面走,还有一对石狮,被放置在明故宫散落石刻前。而明故宫遗址公园的南门,即明代午门前,同样也有一对石狮,“这三对石狮很可能是明代皇宫的遗物。”明孝陵神道石刻中有六种动物,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狮子被排在了“动物方阵”�

  朝天宫有“古狮群” “狮群”位于朝天宫。走进朝天宫景区“德配天地”牌坊,记者首先看到棂星门前石阶两侧各有一只石狮。走上台阶,棂星门牌坊四个柱子前各有一只石狮。走进棂星门,记者看到,门内柱子下也各有一只石狮。加起来一共是十只古石狮,五只公狮子,各踩一只绣球,五只母狮子,脚下踩着正在嬉戏的小狮子。朝天宫入口处为什么会放置十只石狮子?张��

  中国江苏网1月22日讯  古代官府衙署、商贾名门,狮子守大门,让你未进门先肃然起敬。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南京能看见的古石狮越来越少。昨天,南京城市记录者方青松贴出了栖霞区一只披着红色“披风”的石狮子,形貌奇特,颇有气场,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记者调查得知,这只外形“酷酷”的石狮子可能是明朝时雕刻,是当年马群乡草场村村民辟邪和保佑安康的保护神。为了保护它,村民曾经自发出资经过几次挪移,将它从村子里搬迁到了现在的百水桥南路。

  江南时报记者黄勇实习生南塬飞雪

  市民考察石刻有意外“收获”

  城市记忆并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真真切切留存在时空里的岁月痕迹,每一块石头、每一寸肌理甚至都是城市的生命和性格。

  相比一般文物爱好者,南京市民方青松对文物可谓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常常喜欢开着车到处找寻文物古迹。这不,昨天,他在微信、微博上又发出了自己新发现的“宝贝”——一只披着红色“披风”的石狮子。方青松在微博中写道:1月20日考察栖霞、江宁南朝石刻时,新发现——草场石狮:“石狮原坐落在村中,因拆迁搬迁至此。石狮于明朝年间,横空出世,形貌奇特,来路神秘,几世纪、多少代,祛百邪、保民生,受村民世代祭拜,此乃真神宝物也。”

  “我是在百水桥南路看到这只石狮子的。”方青松在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来不是为探访石狮子去的,但凑巧看见,有点激动。跟普通的石狮子不同,这只石狮子披着红色“披风”,“应该不是不可移动文物,所以才能搬来搬去。”

  记者探访也发现,这只石狮子位于百水桥南路路边的一座路边小游园内。不过让人惊叹的是,它堪称“骨骼清奇”,与众不同——一方面是,神态非常憨态可掬,另一方面,其披着的“红披风”其实是一张非常喜气的红毯用红绳绑在狮身上。这也造成远看,这只石狮子像站着的人张口微笑,远眺远方的高楼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村民守护“保护神”出资为石狮挪窝

  石狮子为何要搬家?缘何又要披着“红披风”?

  周边路过的市民张先生熟悉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告诉记者,这只石狮子,据传是明朝时雕刻的,一直是当地村民心中认定的“保护神”,能祛百邪、保民生,所以常常祭拜。石狮子原来坐落在马群乡草场村中,2006年因拆迁,草场村全体村民最终一起出资于2010年11月30日将它从村子里搬迁到了白水桥南路。“我们看到它,内心就定下来了。”

  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郭勇了解的内情更多。他明确告诉记者,这处石狮子是明朝私宅内的,比较瞻园门前的石狮子等文物,雕刻做工、艺术性都显得略粗糙一点。草场村2006年拆迁后,“村民认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健健康康、安然无事,全是靠这个石狮子‘保护神’,决定要保护好它,所以最终在2010年挪移了2000米,搬到了现在的地头上。”

  郭勇说,正是因为有这种观念,所以文物第三次全国普查时,想把它列为新发现,村民却一直不同意。“很多村民认为,专家来看过了,一旦认定为文物,会无偿收走,所以一直不答应。我们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其实,我认为,把它定为文物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明代石刻最好看的还属神道石刻

  南京人对古代石刻的热情向来高涨,不仅建成过白马石刻公园这样的主题公园,而且搬迁大型的古代石刻建博物馆的荒唐主张竟还在呼吁不停。其实南京有很多文物价值很高的的明代石刻,明孝陵及明代功臣陵墓的神道便是欣赏这些石刻的好去处。

  文物爱好者冯方宇介绍,南京和丹阳至今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南朝石刻,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些石刻站在只有帝王和王公大臣才享有的神道前,因此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石刻艺术到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和当时的国力兴衰很有关系。而明代神道石刻艺术虽然不像六朝神道石刻那样充满想象的、神化唯美的美学色彩;也不像唐宋神道石刻那么恢弘大气,讲究排场;但其风格更加细腻、柔和,富于变化,也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冯方宇介绍,南京明代神道石刻主要分布在紫金山脚下和雨花区一带,都是帝王和大臣陵墓前的石刻。明代神道石刻艺术是唐宋神道石刻艺术风格的延续,但其整体风格不像唐宋神道石刻那样讲究气势,体积也略有缩小,设置也与唐宋有所不同,取消了王宾、外国使节、天鹿、角端等设置,改为文物翁仲、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显然,明代神道石刻更加现实,对神化中的动物渐渐淡化。

  链接>>>

  南京古石狮地图

  夫子庙、瞻园、明故宫、总统府、朝天宫、江南水师学堂旧址等古迹的大门口,守卫的石狮子们或憨态可掬,或威风凛凛。

  南京不少企业、银行的门口都摆着石狮子,但完全都是纪念意义或显派头,真正有历史价值的并不多。相反的,比白水桥南路更有历史价值的石狮子,南京还有不少。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