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百岁老人做300把木凳送邻居,分享6大长寿秘诀

12.01.2016  15:53

  新华报业网讯 1月12日上午,无锡市北塘区北大街街道梨花社区活动室内非常热闹,一场主题为“传承汉文化,倡导家文化”2016年民俗祝寿会正在热闹上演。70岁、80岁、90岁各一位,100岁两位老人,一共5位老寿星开心地参加了子女、邻居、社区及爱心志愿者们为他们举办的祝寿活动。记者现场采访了其中一位百岁老寿星王成馀,了解到这位老人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百岁了还喜欢做木工活,前前后后做了近300个木工凳送邻居,老人生活上也是吃肉喝酒抽烟样样不拒,且还喜欢跟后辈们讲天下大事,精神之好令人钦佩不已。说起长寿,他还分享了他的5个“秘诀”。

  百岁老人一大家42口人,爱做木工还喜欢下厨

  俗话说:“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居住在无锡市北大街街道梨花社区11号的王成馀出生于1916年11月,今年正好100岁。老人精神矍铄、语言清晰,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不仅生活能自理,还能做木工活,做出的小板凳精致,实用。

  据了解,老人出生在苏北东台,家里兄弟姐妹5个。老人说,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也没钱治,15岁时实在过不去了来到无锡。当时无锡还没有解放,于是他在火车站棚子附近靠拉板车度日,当时叫“迎龙棚“。不过,这样的生活也是没有保障的,车子是老板的,拉一车5分钱,给老板3分,自己挣2分,当时生活艰苦,没有吃的,就吃黄麦子,“现在吃的是优质大米,所以日子真好真幸福。

  老人退休前在汽车制造厂工作,做过木工,后来进入厂里食堂,所以对于自己的木工手艺和厨艺一直引以为豪。老人育有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如今几代同堂,一大家子有42口人。夫人冯侯鲍一直身体不好,依靠老人照顾,直到74岁离世。老人照顾一大家子,老老小小一点怨言也没有。如今,老人与他小儿子王俊生住在一起,居住的房子是孙女的,一家人其乐融融,是社区闻名的幸福大家庭。

  爱每天出门走走,生活自由喜欢吃肉喝酒抽点烟

  这位老人还有个习惯,就是不管严寒酷暑,每天都要出门走走。媳妇张广凤说,老人在饮食上不讲究,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平时喜欢吃肉,特别是咸鱼咸肉的,偶尔也喜欢喝点小酒,抽点烟。老人几乎没有得过什么病,很少打针吃药,平常生活都能自理,平时自己还会煮面条、做个饭什么的。“老人每天都坚持早睡早起,每晚9点多入睡,早上7点就起床,中午也会午休一到两小时,睡眠质量很好,中途一般不会有惊醒或睡不着的现象。“

  “老人钱物也很自由,自己想买的东西都会自己去张罗着买好。”张广凤说,老人思维特别清晰,口齿流利。对此,老人心存感激地说:“现在日子好多了,退休工资3200多元,也经常会有社区干部都来看我,给我买礼物,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真是太幸福了!”“父亲年轻时也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现在终于过上好日子,能活到100岁,是好福气,也应该享享清福了”老人的儿子王俊生说,他们一家人会尽心尽孝,让老人继续安度晚年。

  “所谓幸福,就是过好日子,现在的生活好,关键是要感谢共产党,做干部要多为人民做好事;要培养革命精神,珍惜家庭,和睦相处,多看优点,少揭短处……”王老说起”幸福”的话题是滔滔不绝,就连时下比较热门的“十三五”规划、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都讲的头头是道。老人经常觉得自己的一生经历到现在回忆起来都很有意义,新旧社会对比之下,觉得更需要忆苦思甜,“那时生活没保障,如今生活甜得跟蜜一样,所以要学会珍惜,珍惜家庭,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热心助人不服老,用废旧材料做小板凳送邻居

  老人平时还有个爱好,就是经常关注时政新闻,看报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与邻居分享他的体会和感受,邻居们说,老人自己像一本《故事会》全集,和大家聊天能聊好几个小时,讲的也是精彩得很。老人甚至还给社区工作人员讲《怎样创建廉政家庭》等。

  同时,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做木匠活,虽然已百岁高龄,但他仍然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用来制作椅子、板凳等小家具。记者探访时看到,小板凳制作的很精致,还用了铆钉结构,家里天台上则堆满了制作板凳的木头。老人儿子说,有些材料是老人自己捡别人家装修扔掉的废材,一共做了286把小板凳,都送给左邻右舍。小区里谁家的凳子坏了,说一声,老人就会拿回家去帮着修理好。“社区里的凳子,椅子很多都是老人修理好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

  当提到老王时,社区里很多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夸老王好,好人好福气。小区里64岁的陈师傅中风在家,老人给陈师傅量身定做了一把小板凳,陈师傅用起来很便捷很舒服。“最近天气不好,我也歇歇,开春了,我会继续做板凳,好几个邻居都跟我来预约了,他们喜欢,我就做了送他们,大家开心啊!”用王老的话说做木匠也是自己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