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买单”,让百姓看好戏 泗阳专款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08.01.2019  11:01

        “窗外鸟儿喳喳叫,声声叫得我心儿慌,周正他一早岀门无踪影,秀芬我手绕毛线暗思量,等他回家我有话讲,不辞这村官跟他没完……”去年12月26日,宿迁泗阳县淮海剧团在张家圩镇上演小型淮海戏《小媳妇告村主任》,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部剧,是泗阳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入选剧目之一。泗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封其兵介绍,县里每年拿出200万元专款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精品剧本100个,购买舞台演出不少于400场次,每场演出补助4000元。

        2018年5月,泗阳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消息发布不到一周,全县就有38个文艺演出团队向县文广新局申报近300个文艺作品。其中申报整场演出的团队12个,申报零散作品的民间文艺团队26个。泗阳邀请文艺专家,通过现场演出等形式,对申报作品进行三轮筛选,要求入选剧本要蕴含泗水文化、运河文化、富有泗阳特色,同时演出也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只有“好剧本+好节目”,才有资格入选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名录库。最终,《非常约会》《锦绣年代》《见面礼》等56个优秀作品入选。

        眼下天气寒冷,但众兴镇大兴社区却笑声、掌声不断,民乐艺术团正在此演出淮海戏,演员唱腔念白、一招一式,引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

        这场演出结束后,如果通过评议,就能拿到每场4000元的演出补助。民乐艺术团演员王燕说:“入选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名录库,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用心把每一个节目排成精品。如果观众不爱看,得不到好评,演出补助可能只能拿到一半、甚至更少。

        泗阳县文广新局局长刘家裕介绍,演出团队要在评议表中填写团队名称、演出地点、演出时间和演员人数,村居、社区按照演出质量和评议结果,在演出回执表的“优秀、良好、一般”栏目下打钩,并由村居和乡镇文化站加盖公章。

        对演出节目进行满意度考核,既是对政府购买文化负责,也是对文艺团队的激励。泗阳县淮海剧团副团长庄雄师坦言,现在剧团都是自己写剧本,花力气创作带有泗阳元素的优质文艺作品。

        政府购买的这些节目,到底怎么演、到哪儿演?泗阳在有计划安排演出时间的基础上,采取“点单演出”的方式,把看戏的“遥控器”交给老百姓。

        泗阳县文广新局通过“智慧文化”服务平台,把演出节目制成微视频、编写剧情概要,制定50多个菜单。群众根据喜好进行“点单”,政府按照群众“点单”送戏下乡。刘家裕说,群众“点单”后,乡镇文化站与县文广新局对接,根据“点单”节目安排文艺团队前往演出,演出分为整场演出和节目组合两种形式,每场安排10个到15个节目,时长约90分钟。

        记者在一份演出表上看到,县淮海剧团、民乐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等带来的文艺节目,包括《感恩》《麻辣婆媳》《家庭纪委书记》等。

        “往年剧团都是在街头唱戏,想看戏要跑七八里路;现在剧团把舞台车开进村,锣鼓一响,观众到场,大伙在家门口就能看戏。”李口镇八堡村村民葛培银说。

        过去,泗阳县“三送工程”每年演出64场,每个乡镇平均只有4场;如今,每年演出400场,送戏范围甚至覆盖一些偏僻村居。封其兵说,现在文娱团队更活跃,演出节目更精彩,文化供给更丰富,群众获得感更明显。

        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介绍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不只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符合省委提出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要求,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真正发挥出寓教于乐、以文化人、引领风尚的效果。(张耀西 徐明泽)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