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标兵"揭晓

29.05.2017  07:50
颁奖现场。刘 莉摄

  “六一”前夕,第四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 “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评选结果揭晓。5月27日,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在江苏大剧院联合举行颁奖仪式。

  经各地审核推荐、公众和评委投票、综合评定、社会公示等程序,丁子涵等100名(组)少年荣获“百名美德少年”称号。其中,王扬扬、赵荣康等10名(组)少年为“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这些被表彰的孩子善良、诚实、有爱心、有梦想,是时代的最美风景。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金星宇是个有着工匠精神的小发明家。学校篮球比赛翻比分牌的工作,激发他的创新想法:“能不能做一个便于携带的电子记分牌?”他找来社团中擅长单片机编程和电路板制作的同学,完成控制系统的制作;坐上高铁直奔南京,仅凭姓名和电话号码,费尽无数周折找到南京大学一名教授请教,教授深深为他的执着而折服,派了一名博士生专门协助他。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改版,一台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清晰度高的衍射光栅投影仪终于完成。这台投影仪在去年第八届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获中职学校学生组创造发明项目二等奖。

  来自南通海门的“奔跑女孩”陆佳宁,父亲很早去世,母亲又被查出多种疾病,基本瘫痪,佳宁7岁起就承担照料母亲的责任。母亲在海门市区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佳宁做好自己和妈妈的午饭,赶乘从市区到学校的第一班公交车,这一趟车程就要一个多小时。下午放学后,又一路小跑往车站赶,乘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市区。一天一个来回,往返100多公里,一赶就是整整两年。一次偶然机会,佳宁的事迹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开,海门教育局得知后,立即为小佳宁办理转学手续。去年4月,陆佳宁顺利转到城区学校读书,结束奔波生活。

  “奔跑女孩”让现场观众流下眼泪。小小年纪,怎能承担学习和照料母亲的重任?佳宁说, 身累心不累,妈妈在家就在,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一定要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在扬中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师生们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每天早晨到校和下午放学时,在教室门口,总有两个男孩和一位老奶奶合力抱起残疾同学季新语上下电瓶车。这两个男孩就是王扬扬和赵荣康。他们俩一个来自安徽,一个来自山东,与这位同学原本并无交集,但在5年多的陪伴中,他们之间除了友情,更多了兄弟情。 本报记者 王晓映

  “十大美德少年标兵” 名单

  王扬扬 赵荣康 扬中市第一中学七(17)班

  王恩谱 涟水县保滩镇中心小学五(1)班

  祁瑞祥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15(1)班

  张智行 南京市天正小学四(4)班

  陆佳宁(女) 海门市能仁小学六(2)班

  金星宇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510班

  秦晓筱(女) 徐州市黄山外国语学校七(1)班

  殷雨轩 阜宁县实验小学府前街校区三(5)班

  郭 沅(女)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四(9)班

  潘艺彤(女)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五(7)班

  (按姓氏笔画为序)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