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发现“白鹿泉”残碑 距今已经有453年的历史

24.10.2014  12:34

龙虎网讯  栖霞山有一个著名景点“白鹿泉”,据史料记载,“白鹿泉”上有明代著名诗人李言恭留下来的碑刻。这方“白鹿泉”碑刻曾经遗失多年,令人遗憾,最近,栖霞山工作人员无意中找到了“白鹿泉”残碑。

乾隆曾为“白鹿泉”写诗

白鹿泉,坐落在栖霞山紫盆峰的岩壁下。相传,从前栖霞山中水源枯竭,突然出现一只白鹿。村民追逐白鹿至此,发现一泓清泉,遂以“白鹿”给泉水命名。

明代盱眙人李言恭游览栖霞山后,写下“白鹿泉”三个隶体大字,并且刻成了碑,放置在白鹿泉上方。栖霞山文史研究者张智峰告诉记者,“白鹿泉”从明代开始就是栖霞山一处名胜。当时,白鹿泉水从石缝隙中流出,清澈可鉴。白鹿泉旁还曾筑有白鹿泉庵,庵周围遍植梅花茶树,常有高僧雅士相聚于此,吟咏唱和。清朝时,白鹿泉前建有太古堂,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休憩之所。乾隆皇帝作有《太古堂对泉有作》、《题白鹿泉诗》等诗,白鹿泉从此名声大噪。

如今,白鹿泉的泉水已经干涸枯竭,李言恭所书“白鹿泉”碑也早已几个不知去向。张智峰告诉记者,其实在民国时期,此碑还存在,1947年一篇《栖霞之游》的文章就写道:“石壁上有明李言恭篆书白鹿泉三字,书法间架极好,现在白鹿泉未渴,水清澈,紫盆峰倒影清晰,相映成趣。

桥下无意发现珍贵残碑

白鹿泉”碑“失踪”了半个世纪,却在最近一个机缘巧合中出现。白鹿泉附近是乾隆行宫遗址,而乾隆行宫旁边有一座无名桥。

最近,栖霞山风景区一位工作人员在路过该无名桥时,发现桥下一块石头上隐约有字。景区工作人员随即将有字的石头取了出来,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块残碑。

经过考证,栖霞山风景区专家确认,此碑正是明代李言恭题写的“白鹿泉”碑的左半边残碑。残碑上,有半个“”字,旁边还有小字落款。在做了拓片后,专家认清了这些小字:“大明嘉靖四十年五月 凤郡秀岩道人李言恭立石”,旁边还有李言恭的几方钤印。

张智峰说,嘉靖四十年是公元1561年,说明此碑已经有“453岁”了。凤郡,是指凤阳府,李言恭老家盱眙当时属凤阳府管辖。李言恭是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八世孙,当过临淮侯,守备南京,是明代著名诗人。他在千佛崖题写的《栖霞寺》诗两首,至今还刻在石壁上。

据记者了解,“白鹿泉”残碑如今陈列在栖霞山小营盘遗址附近的“半馆”里,游览“秋栖霞”的游客有兴趣可以去参观。□金陵晚报首席记者 于峰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于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