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白石垒清代广西梗 历史遗存借路名“复活”

04.07.2016  11:02

        从古战场遗址到消失的村落,从民间传说到历史典故……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逐渐被人淡忘的遗存,正被用来为南京的新建道路命名。市地名办的专家表示,此举是为传承历史、守护乡愁。

        不少不为人知的历史遗存因新路“复活

        在栖霞区燕子矶新城,有一条路名叫白石垒路。栖霞区档案局张永芳告诉记者,因为这条路位于古战场“白石垒”附近,故取此名,以此显示燕子矶新城所在地的历史内涵。

        市民张先生对栖霞历史比较熟悉,他进一步介绍说,东晋咸和三年,历阳太守苏峻叛乱,挟晋成帝司马衍于石头城。征西大将军陶侃和平南大将军温峤奉诏讨伐,在幕府山白石陂建工事,与苏峻对阵,最终斩杀苏峻于白石陂。这段历史发生在栖霞,所以“白石垒”就是专属于栖霞的文化基因。当初这条路工程名为燕环路,并不起眼。改成白石垒路后,历史典故就体现出来了,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看到,在《燕子矶新城规划道路命名表览》中,共有51条道路将原有的工程名,改为现在的使用名。除了像“白石垒”这样将古战场遗址用在路名上,还有不少路名也与南京的历史文化挂上了钩。如嘉善路,取清金陵48景中“嘉善闻经”中的“嘉善”二字;如临沂山路,所在地在东晋有座小山,当时在临沂县侨置郡内,因而得名临沂山,现在就以山命名了路名。由此,原本消失的景点、人们不熟悉的典故,都因路名“复活”了。

        消失的村落在路名中“重生

        南京市地名专家薛光告诉记者,在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桥南启动区(一期、机场二通道东端),共有34条新道路,今年上半年,专家们敲定了路名。34个新路名,融合了更多文化因素,其中很多消失的村落通过路名标识,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许家村路、高家库路、莫家湾路,这些都是在当地已经消失的村落名,但专家经过讨论,让它们通过道路命名‘重生’了。再如地铁元通站、中胜站,这些在过去也是当地村子的名字。”薛光说,这对传承历史、守护乡愁很有意义。

        据了解,在浦口新城,一些新路名也多含有历史文化意义,比如火药洲路、九袱洲路、广西梗大街等。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广西埂大街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防洪堤坝,当地人喊着喊着,把“光绪”念成了“广西”,堤坝就被叫成了“广西埂”。因为有故事,地名专家们就把这条路命名为广西梗大街。

        今后新路命名将越来越多考虑“老地名

        据了解,南京在保护老地名方面一直很努力。2008年,市政府正式公布了首批8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具特色的“老地名”首次跻身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了御道街、朝天宫等历史悠久、包含着人文典故的南京老地名。城市老地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都是首次。

        2015年5月,南京的“千年古镇”名录从12个增加到20个,这些古镇名也成为保护在列的老地名。

        市民政局地名办副处长谭晓林告诉记者,老地名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守护着一片区域内人们的集体乡愁。在新路名的取名中,专家们已经在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老地名,这一特殊地理标识不会轻易被复制,也不会造成重名的困扰。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