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晔:“是智障儿子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29.06.2017  03:51

白晔和儿子葛根夫合影。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现在,我是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级残联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主席,呼和浩特市就有4200个智障孩子,其中200多个唐氏综合症,这还是到残联领证统计的数字。协会就是我发挥余热的平台,我每个月打电话就得三百多块,我是不拿报酬的主席。”白晔告诉记者。

        白晔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位普通的退休妈妈,儿子葛根夫今年27岁,智商只有40,是唐氏综合症患者。白晔说:“是儿子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学会了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坚强。是儿子让我明白,原来可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在儿子8岁以前,白晔和家人抱着他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全国有名的儿童医院、甚至连江湖游医都光顾过,但是得到的结果是这种病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还无能为力。这就意味着孩子的一生都有可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孩子的不幸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一个人偷偷地流泪,这泪水既是抱怨自己的不幸,更是担忧孩子的一生。冷静下来之后,她意识到要面对现实,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带着儿子好好生活,才能陪着他走得更远。于是,她抱定了一个信念:既然给了他生命,就要用全部的爱去精心地呵护他、照顾他、培养他。

        在白晔的精心照顾和训练下,儿子葛根夫四岁时慢慢地学会了走路,七岁时能把三到四个字连起来说,但他说的话也只有妈妈能听懂。儿子非常爱吃雪糕,可他总把雪糕说成“雪刀”,有一次,白晔买来雪糕举在手上和他说:你今天说对了就可以吃,如果说不对,就不能吃,雪糕化了满手,他说:妈妈你看雪糕都化了,能让我舔一下吗?白晔说:不行。他又说:妈妈,你的手不凉吗?白晔说:不凉,就这样儿子终于会说雪糕了。同时白晔也逐渐开始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他自己洗脸、洗手、穿衣服、系鞋带,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也许五分钟就能学会,可白晔整整教了两个月儿子才学会。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白晔受到了很多启发。儿子虽然智力上有障碍,但他从小就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电视上有球类比赛,他都看的津津有味。记得有一次电视上正在播足球比赛,他说刚才的那个球裁判误判了,白晔以为他是随便说的,可过了一会儿解说员说刚才的那个球确实误判了。白晔恍然大悟,原来儿子能看懂。抓住这一特点,白晔给他选择了对抗性小,运动量适中的乒乓球,通过引导激发了儿子对乒乓球的热情。在儿子的训练中,白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也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为儿子聘请乒乓球教练,一对一的进行训练,在家里也摆起了乒乓球台子。一有时间,白晔就按照教练教的要领给儿子当陪练。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母子俩都风雨无阻去练球。目的就是想通过体育锻炼这种形式,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陪儿子练球的过程中,白晔逐渐地发现儿子的智力和身体机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但养成了懂礼貌、尊老爱幼的好习惯,自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葛根夫终于成为了一名特奥乒乓球运动员。十几年来,在全国、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特奥会比赛中,获得了12枚金牌、12枚银牌、8枚铜牌,2010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光荣称号,连续5年获得“特奥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还当选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为全市人民特别是16.49万残疾人争得了荣誉,成为“奥运圣火”草原之旅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白晔告诉记者:“取得奖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了,找到了自信,真正践行了特奥会的口号:你行,我也行。

        通过儿子的成长过程白晔总结出一个道理,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既是生理功能的康复过程,也是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更是展示残疾人的体育才华、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自从2004年儿子参加特奥会,成为一名特奥运动员之后,在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那个目光呆滞、言语模糊、行动笨拙的孩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学习越来越棒的孩子。

        因为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不幸,白晔非常理解和同情有相同遭遇的孩子和家长,她成立了“阳光工厂”,承揽一些酒店餐具的清洗包装业务。她说:“这个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康复和增加孩子们的生活情趣。

        白晔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儿子,自己的人生一定会轻松一些,但并不一定会这样丰富。因为儿子,她学会了谦卑,因为儿子,她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因为儿子,她学会了耐心,因为儿子,她学会了无条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