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局传人自掏20万养老金养活剧团

26.07.2015  09:22

  开支高收入低,70岁南京老人苦撑白局传承

  

  作为南京唯一的地方曲艺,白局能呈现出地方所特有的腔调和神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的传承人黄玲玲老师多年来为白局传承奔波不息,不求回报,而她的肩上承载太多,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担忧。

  开班:哪怕只有一人来学我也教

  夏日高温不断,记者早早来到了甘家大院,在这里黄玲玲老师将第一次开办免费的暑期培训班,“从现在起到9月开学前,每周一、三、五、六上午,我都会在甘家大院亲自教学,会说南京话的小孩有兴趣都可以来听听、学学,毕竟南京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这是南京文化的根。

  9点钟一到,黄老师准时为大家上课。记者注意到,学生们唱一遍,黄老师要唱三四遍,首先要示范,中间要分开讲解,最后还要纠错。记者在现场稍微一站,就已经汗流浃背。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连说带唱还要站着讲课,不一会儿已经满头是汗。“剧团里有40多个学员,能来跟我学,我很高兴,再累也值得。哪怕我这个白局暑假培训班只有一个人来学,我也会站着教。

  困惑:年轻人传承后该何处施展

  剧团里的学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58岁,平均年龄都是25岁的小姑娘。虽然接收弟子学艺,但黄老师不收分文,还负担着学员服装费、化妆费、道具费、古板乐器费、车马费、学员生活补贴等。“前两天,我专门去了苏州为学员做旗袍和道具,一共1.2万元都是我自己掏的。”目前,演艺市场对白局认可度不高,一场十多人的演出,商家只愿意出300元,为了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黄老师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家用补贴。最近,她拿出了自己多年积攒的20万元养老金打入剧团的专用账户,用于团队开销。

  “我很欣慰,学员虽然少,但用心学的多,能把白局传下去。但是她们很年轻,整天跟着我,将来发展怎么办?我需要她们帮我传播、传承,但人家总需要吃饭吧,所以我还给部分学员开出了每月3000元的‘工资’,其他人都会有车马费和生活补贴,不能让年轻人跟着我受苦。”黄老师希望,这批学员学成了不要把技艺浪费,如果能在旅游景点,或南京历史文化聚集地进行展演,给年轻人更多的平台,给她们施展的地方,积极性会更高。

  执着:56年来四处奔波靠“苦撑

  对于黄玲玲来说,白局是她一生的主线,14岁那年,开始了她的学戏生涯。而56年后,黄老师也许没想到,白局的传承重担会落在她的肩头。问起黄老师的安排,她笑着说,“我没有一天空闲,除了写剧本编曲,到南京各个大学、中小学上课,还要在甘家大院上课,另外还要演出,金陵风白局曲艺团的内外安排都要操心。”记者惊叹,70岁的老人竟能负荷如此“满档”的课表。

  黄老师虽然这么忙,但剧团一直在苦撑。之前20万养老金投进去后,开支不断,维持剧团的生存成了她深深担忧的问题。“我和你讲实话,大学请我去上课,一小时65元,讲两个小时130元,我还要拎着大包小包道具呢;比如去小学上课一小时200元,都是我亲自教,扣除打车费,这些钱全部给团里。有时候去外地演出、比赛,我的剧本无偿奉献,从不拿一分钱,知识产权从来不谈,为的就是拼命给白局做点事,对得起省里给的传承人名号。

  深思:白局的担子将来交给谁?

  一位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市场时经历了很多令人心酸的打击,台下的黄老师辛苦奔波,只要一上台,观众面前的她始终神采奕奕、神采飞扬,呈现最专业最具水准的表演。累没关系,黄老师最担忧的还是白局的担子将来交给谁,它的未来又该怎么办,“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希望白局代代相传,可以无极。

  中午12点黄老师在甘家大院的讲课结束了。按照惯例,每年暑假秦淮区文化馆都要开办白局培训班,今年正在筹备中,黄老师也在积极准备。“两头跑虽然辛苦,忙忙碌碌,我也开心。”昨天,天气非常热,黄老师来不及吃午饭,收拾好服装道具大包准备去下一个地点演出。老人孤单的背影逐渐远去,但坚毅而高大。 记者芦艳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