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学专家凭足迹推断嫌犯特征 破教授夫妇遇害案

15.12.2015  10:50
▲刑警李振健善于让痕迹还原案件的真相。 金陵晚报记者段仁虎 摄

   痕迹学专家 寻找蛛丝马迹锁定背后隐藏的凶手(上篇)

  教授夫妇遇害 他凭足迹推断出嫌犯特征

  □金陵晚报记者 徐宁

  对案发现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推断,不仅可以指明侦查方向,还可以迅速缩小侦查范围。当嫌疑人的疑点上升时,就可以利用痕迹,特别是足迹特征,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破获案件。

  在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就有这样一位痕迹学专家李振健,他对现场分析有较深的研究,特别对足迹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凭借一枚足迹,李振健就能推断此人的性别、身高、体态甚至年龄等人体特征,并据此为案件侦破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当嫌疑人出现时,他能利用足迹特征迅速否定或认定犯罪嫌疑人。

   70多岁大学老教授夫妇惨死家中

  1999年8月17日晚上9点20分左右,几名子女匆匆赶往南京某大学家属宿舍区的父母家。他们显得很焦急,因为打了多次电话给父母,都无法接通。

  到了住在一楼的父母家门口,子女们敲门一直没人应,拿出钥匙开门,却发现门锁从里面反锁了,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母亲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上还有血,屋内还有哗哗的水流声。子女们感觉事情不妙,立即报了警。

  警方随即介入调查,发现屋内的老夫妻都已70多岁,其中丈夫是南京某大学一位老教授。两人已经死亡多时,而头部都发现有钝器击打的伤痕,地面上有大量血迹。

  在老教授被杀的现场,李振健勘查中发现,阳台的一个窗户被拉开,屋内的微波炉上摆放着一根螺纹钢,上面还有血迹。老太太的尸体躺在客厅内,而老教授的尸体则躺在卧室门口,屋内多处抽屉和橱柜被翻动。从现场勘查得到的各种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这是一起入室盗窃引发的抢劫杀人案件。李振健说,嫌疑人夜晚钻窗入室盗窃惊醒了老太太,老太太到客厅查看时被嫌疑人用螺纹钢打倒在地。由于动静较大,老教授也被惊醒,从卧室出来时被嫌疑人用螺纹钢打倒。

   凭现场几枚足迹推断嫌疑人特征

  那么,嫌疑人使用的凶器螺纹钢是从哪来的呢?经过对外围现场的仔细勘查,李振健发现在老教授家一楼院子的角落,有一捆扎好的木棍和粗细、长短不同的螺纹钢。

  “我仔细观察,发现这捆木棍和螺纹钢中间有一个孔洞缝隙。于是我找来一根粗细和长度与凶器大小相符的螺纹钢,插进这个孔洞缝隙,发现大小完全吻合。再看凶器螺纹钢上也有新鲜的铁锈摩擦痕迹,这说明嫌疑人是在院子里找到这根螺纹钢撬窗户和防身的。”李振健在窗户的玻璃上以及卧室的床上各发现了一枚生物痕迹,在地面上提取到几枚赤脚足迹。“我当时几乎肯定足迹是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李振健说,嫌疑人在作案后还放水企图毁掉罪证,但最终却“幸运”地没有出现“水漫金山”的情景,屋内的大部分重要痕迹物证并没有被毁掉。

  李振健对这几枚足迹进行了仔细测量、研究,根据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分析推断,嫌疑人1米72左右,中等体态,为20多岁的男子。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